燕京的堂倌文化:燕京文化传媒

   

                                       

    在电视和电影中,只要有过去的饭馆和酒店、旅店出现,观众对店小二的吆喝声,想必最为耳熟,那一声声拖着唱腔的吆喝声仿佛把观众带入了那久远的年代。

    店小二是对过去酒店、旅店、饭馆服务人员的一种俗称。它同时还有:走堂儿的、跑堂儿的、堂倌等多种称呼。在餐饮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北京,旧燕京的堂倌文化更是值得研究推广和发扬的一种京城文化,不应该让此泯灭。一个或几个堂倌,在饭店的大堂内一边吆喝一边迎客、送客。既增加了饭店的热闹气氛,又为当代食客展示了古老的中华餐饮文化。

    过去的饭庄,对堂倌的作用很是看重。行内话说:“饭庄分两半,跑堂与红案.”一个好的堂倌,需首先有一副好嗓子吆喝起来,字正腔圆,口齿伶俐。堂内一声喊,可令四座皆惊。所以委婉动听的吆喝声象一曲饭店交响乐,令食客从来到走都乐滋滋的。这行当讲究的是嘴溜、眼快、心快、手脚麻利。好的堂倌能言善辩、察言观色、口甜如蜜能把顾客哄得高兴,对于拉回头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代都市的饭店一般从开业到兴盛至衰落周期大约为二三年,可笔者的故乡,有一饭店把唱堂文化和中国的古典文化、酒文化全面的巧妙结合。不仅使生意兴隆,而且七年下来生意一直兴盛不衰成为当地餐饮业一个亮点,一个奇迹。为此,笔者呼吁:欲振兴餐饮业,引入传统的一些餐饮文化,势在必行。传统的餐饮文化中,堂倌文化和古典文化的装饰是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

    先说古代的堂倌文化,它大概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              迎客唱堂:食客登门,堂倌首先一声热烈的迎客声:“客人到,里面请。把客人引到适当的位置就坐后,马上呈上菜谱介绍本店的特色菜、拿手菜、风味菜各色酒水这可有效地刺激食客的食欲。

二、              报菜唱堂:待客人点完菜和酒水后,堂倌马上把客人所点的菜品和酒水唱给柜上和后厨的红案师傅。其声音悦耳动听、字正腔圆。在唱堂的过程中尽显热闹与热情。

三、              回应唱堂:听到堂倌的报菜唱堂,后厨的师傅会针对顾客所点的菜肴根据后厨的现有材料用内行话做出回应唱堂。如客人点的某道菜后厨原料缺乏,用行话一回应,堂倌马上就会委婉的劝客人换一道菜,这一唱一和的吆喝声令到此的客人在吃饭的同时欣赏到了一种戏曲文化。

四、              上菜唱堂:后厨的师傅菜烧好后会用行话吆喝堂倌上菜,堂倌上菜时,一边传菜一边吆喝着报菜名,每道菜首先要落到主宾面前,下道菜上来时,上道菜下推并且做到:鱼头不对主宾,鸡头不可对女宾。

五、              结账唱堂:此为唱堂中的精彩片段,因为客人餐饮完毕,需结账时堂倌不用算盘和笔墨纸张,先报菜名、菜价,再报酒水主食钱,逐一报完,再报出总钱数。客人付款后再唱出客人付账钱数和找回钱数,让顾客消费的明白,柜上记得明白,以显示堂倌公正,无人情交易。

六、              送客唱堂:客人要走时,堂倌需扶老顾幼并客套几句:“几位您光顾本店,使小店蓬荜生辉,如有照顾不周,请几位海涵。欢迎再次光临,祝您宝号生意兴隆,日进斗金。”客人有时一高兴施赏小费。堂倌需用喜悦的唱腔唱到:“某位爷会过了,赏多少多少。”此时柜上亦回应道:“柜上和后厨谢过了某爷,您哪走好!”以表示小费虽不入账但人均有份。

再说古典文化的装修。它应该分为平民型和富贵型。平民型的可采用老式八仙桌或单桌配套板凳和杌子,配置在大厅内体现古代百姓,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大度,豪爽气概。富贵型可采用包厢行式。把包厢装修成文厅(文人墨客型)和武厅(水浒三国型)。配备圈椅、太师椅、官帽椅等仿古桌椅。墙上再配以古典人物和古典故事的字画。包厢名字冠以蟠桃园、大观园、岱玉阁、聚义厅、铜雀台、景阳岗、桃园结义厅等。

总之,堂倌文化是中华戏曲文化与餐饮文化的完美结合。它在餐饮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它里面有很多民俗文化和谈判技巧及如何让中外食客在餐饮的同时更多的欣赏到中华的餐饮文化这是值得研究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