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的护理]肺心病的护理ppt

【摘要】  肺心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为慢性缺氧缺血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1】。本病病情变化迅速,临床死亡率高【2】。对于肺心病的护理,如果能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会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良好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康复状态。  

   

   

【关键词】   肺心病    护理   心理护理  

   

   

1 肺心病   

众所周知,肺心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从而导致右心室继发性肥大,最后引起心力衰竭的心脏疾病,以冬春季多见,患者一般病史长。体质差,年龄偏大,合并症多,病程迁延,死亡率高,在治疗及护理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回顾医疗护理调研卷宗,不难发现,十年前在被调查的几千万人中,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1992年,在北京、湖北、辽宁某些地区调查的十万余人中,肺心病平均患病率为0.47%。基本与以前相似。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吸烟人群患病率为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女无明显差异。  

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肺心病早期,心肺功能处于代偿期,患者没有特异性症状,所以该病不易引起人们重视。发展到后期,就会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是引起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  

2  肺心病的护理  

2.1  病情观察:要学会对肺心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就要抓住以下几点病情变化【4】:神志、血压、心率、心律、体温和尿量变化,特别要注意呼吸频率和节律变化,出现CO2潴留时,呼吸变浅变慢;
合并呼吸中枢功能紊乱时,可出现潮式呼吸【5】。血压明显下降者,应考虑消化道出血【6】。  

2.2  药物疗效和副作用:任何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肺心病患者应慎用地高辛类药,以免引起洋地黄中毒;
慎用镇静剂、安眠药,以免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  

2.3  严格控制感染: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患者有效的抗菌药物,但长期应用抗生素要防治真菌感染【7】。医生主要根据药敏试验、细菌培养以及自身临床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最合理的选用方法是根据药敏结果和细菌培养。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应当积极和医生配合准确及时的收集标本。给药应当严格按照给药时间,现配现用,从而使药效得到有效保证。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同时加强对病房的观察,减少探视人次,从而使交叉感染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8】。  

2.4  要注意对肺心病各项化验指数的观察和动脉血气分析【9】。正确给予氧疗指导。肺心病呼吸衰竭时,吸入高浓度的氧气时,减弱了缺氧对主动脉体、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造成二氧化碳潴留量增加,最后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此,护理中应严格掌握吸氧的浓度和流量,使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氧疗效果。氧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并监测血气,如为Ⅰ型呼吸衰竭,提高氧流量为3  -5L /min,严重缺氧时,可给予无创呼吸机加压给氧,Ⅱ型呼吸衰竭,给氧为1 -2L /min,根据患者病情监测血气,随时调整氧流量。  

2.5  一般护理:轻症患者按一般护理即可。最基本要求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痰,帮助患者变换体位以利于痰液排出【10】。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以达到湿化痰液、消炎解痉作用。 按病情及时做好护理记录,这样便于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变化。控制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措施。必要时做痰培养加药敏试验。用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药物应现用现配,以保证药物疗效。注意抗生素应用原则,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应注意口腔有无真菌感染。若合并心衰时患者可出现紫绀、少尿、水肿等症状,应根据病情限制液体入量,控制输液速度,每日输液量不超过1000ml,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指导患者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减轻心脏负担【11】。饮食方面,肺心病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应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嘱患者少食多餐,切忌饱食,以防膈肌上抬而导致呼吸困难加重。适当限制钠盐摄入,患者有水肿时给予低盐饮食【12】。以免诱发心衰。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以控制慢性支气管炎的加重。注意做好肺心病患者的口腔护理,以增加食欲。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预防褥疮发生:  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年龄较大,长期卧床易发生褥疮,在护理工作中应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鼓励和帮助病人每1—2小时更换体位,避免病人局部长期受压,同时保持床铺整洁、干燥,以减少皮肤刺激和摩擦。   

2.6  病情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时,要及时改善呼吸功能障碍。护士应熟知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呼吸衰竭的主要特征,合理给氧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同时,应警惕肺性脑病的发生。密切观察肺心病患者精神和神志的变化 : 如病人出现头痛、嗜睡、反应迟钝、神志恍惚、兴奋、多语、躁动、昼夜颠倒、表情淡漠及行为异常等都可能是肺心病的先兆;
密切观察患者眼睛和瞳孔的变化 : 如眼底视网膜血管扩张、球结膜充血、眼角处结膜轻度水肿均为肺性脑病的早期症状;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突降也是肺性脑病的早期症状之一。  

3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肺心病患者便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烦恼、渴求等种种心理反应。这些不良心理变化又给患者的治疗及疾病转归带来严重的影响,降低了治疗效果【13】。因此,心理护理在肺心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心理护理,就要善于沟通,并做好宣教。  

3.1  沟通包括护患沟通、患者与家属的沟通和患者间的沟通。  

 3.1.1   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心理沟通。慢性肺心病患者长期抑郁、焦虑,不仅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病情,而且将严重影响治疗护理效果和患者的预后【14】。护士应以良好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与病人多沟通,多交谈。对于消沉型患者,护士要向其讲解肺心病预防护理的有关知识;
对于紧张型患者,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介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说明疾病的康复需要一定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对于恐惧型患者,护士要从生活上关心、体贴他们。这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思想压力大,看到病友去世和想到自己的后事,就会焦虑不安、精神崩溃。护士应主动协助其料理生活,采用暗示疗法,使病人了解本病的发生发展特点,消除其恐惧心理,配合治疗。对于抑郁性患者,护士应主动对其关心、开导。有些病人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又多次住院,精神负担过重,护士应请医生尽量用一些价格低、疗效好的药物。尽量给病人提供一些方便,满足患者的个性习惯【15】。  

患者在患病之后,病情较轻的,能够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而病情较重的,则不便于进行原来的社会活动,这时,社会角色就发生了改变。社会角色的转换,会使患者心里的社会角色发生严重的冲突[16],他们不愿意放弃原来的社会角色,不能够接受现在的生活,心理矛盾和相互冲突,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和病人整个身体的康复,因此,心理护理必要而又及时,护理人员要对其调整角色行为进行及时的疏导[17],当疾病转入恢复期或慢性期时,要注意逐步淡化患者的角色意识,这样就更有利于恢复其社会角色。  

发现病人角色减退或缺如时,护士应耐心向病人说明逐渐增加活动量的重要性,以争取病人合作,保证他们安全与顺利康复。发现行为减退或角色过度时,则应恰当地向其介绍病情,鼓励其循序渐进地活动,调整自己的活动量,避免呼吸困难的诱发因素【18】,并讲明不活动的危害。同时应言语亲切、态度和蔼,使其感到自己的活动是在护士的监护下进行的,绝对安全。   

 3.1.2   加强患者与家属间的沟通:患者得知病情无根治药、治疗花费大后,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累赘,给家里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护士在与患者沟通的同时,动员家属与患者多交流。通过家属言行感化患者,让患者了解家人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怀,消除其不良情绪。  

 3.1.3   加强患者间的沟通:根据病情及医院条件,安排患者间的交流座谈,使病人从别人身上的问题联想并纠正自身问题。  

3.2  健康教育  

     病人入院后,由指定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其初步了解肺心病的损害。通过宣教,一方面可提高自我预防意识,一方面可消除恐惧与陌生感,尽快转换角色,积极接受检查治疗。这样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避免某些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9】。  

    呼吸训练指导:为预防呼吸困难,患者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活动量,学会放松技巧,避免呼吸困难的诱发因素,学会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像吹口哨缓慢呼吸4-6秒,腹部内陷,膈肌松弛,尽量将气呼出,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2:1或3:1,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呼吸频率为每分钟8-12次【20】
腹式呼吸:可采用坐位、卧位或立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降腹部鼓起,同时注意用鼻深吸气,呼气时则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5次/分钟,逐渐增加2-3次/天。  

对有自持心理的病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更好的发挥病人对治疗的主观积极性。  

    小结  

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护士不仅要护理患者的病体,心理护理也同样重要,同时还要加强健康教育指导。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肺心病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新出现的并发症。精心的护理,细致的观察,是提高治愈率、预防肺心病的并发症及减少病死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