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心工程向小街小巷延伸_重庆小街小巷

让 “民心工程”向小街小巷延伸    

   

如果把城区主干道比作城市的大动脉,那么,高楼后的小街小巷,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这些承载着民心的毛细血管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和谐、健康和文明。建设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塑造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品位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我旗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宽阔平坦的大街,鳞次栉比的高楼,城市环境变得越来越优美,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靓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在城市大环境得到较好改善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背后,还有外部环境和居住条件较差的小街小巷,严重地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这些小街小巷主要集中在一些老旧居民区,在城市拆迁改造过程中暂时“碰不到,动不了”,不同程度的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道路交通条件差。之所以被称为小街小巷,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交通条件差,是闹市中的偏僻地区。连接外部的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出租车无法到达,摩托车、自行车艰难出入。加之部分居民违章搭建、占道经营,致使小街小巷的居民出行非常困难,“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象非常普遍。二是环境卫生状况差。小街小巷的外部环境很有代表性,由于公用配套设施“先天不足”,多数巷道没有绿化、没有路灯、没有垃圾箱,夏天蚊蝇肆虐臭气难闻,污水横流影响出入的问题非常突出。三是居民居住条件差。背街小巷的建筑大部分年久失修,房子比较破旧。有的屋顶漏雨,有的外墙破破烂烂,有的内部配套设施不全,加上缺乏必要的维护,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很差。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我旗政府也不断加大对街巷的改造力度,把小街小巷的改造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的一项实际举措。在抓城市建设的同时,我旗更加关注民情、了解民意、反映民声,高度重视街巷的建设、改造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从2008年至2013年底间共改造巷道36(32)条,极大程度的缓解和改善了老百姓出行难问题。  

如何让“民心工程”向小街小巷深处延伸,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两者的关系,尽快完成城镇区内的小街小巷改造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 出行难”问题,应更加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街巷改造的支持力度。每年从城市建设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小街小巷的改造。虽然我旗财政目前比较困难,但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尤其是在音德尔镇区内的小街小巷改造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做到了达到花小钱办实事、办好事的效果。  

其次,要从解决最具体、最实际的问题入手,确保小街小巷的改造取得实效。将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小街小巷改造有机地融为一体,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对街巷原有的建筑质量、空间格局、街巷尺度等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维修、改造方案。注重外部硬件环境的改善,包括门前马路的维护、路灯设施的配备、绿化的养护、下水管道的铺设疏通、自来水管线的改造,以及道路硬化等。多方筹集改造资金,并提供优惠政策,有计划地推进棚区改造工作,缓解由此造成的诸多矛盾。  

最后,应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明确街巷的改造计划,并将音镇城区的街巷彻底梳理一遍,已列入拆迁计划的可暂不进行改造,等待拆迁,避免浪费,当前背街小巷改造的重点放在城市建设还涉及不到的老城危旧房和城郊结合部。  

小巷无小事,改造好小街小巷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是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所以要加快街巷改造步伐,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确保居住在小街小巷中居民的生活条件能得到真正的改善,让老百姓共享城市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