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有关图形的题_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章2 图形与几何(5课时)(人教版)

2 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复习内容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材第86页) 复习目标 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各种角、垂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图形的分类。

) 2.直线、射线和线段。

区别 联系 端点 个数 是否可 以度量 是否可以 延伸 线段 2 可以度量 不能延伸 射线 1 不可以 度量 可以向一端 无限延伸 直线 0 不可以 度量 可以向两端 无限延伸 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角。

分类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图示 角的 范围 大于 0°、小 于90° 等于 90° 大于 90°、小 于180° 等于 180° 等于 360° 提示: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4.三角形。

(1)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2)边角关系。

①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②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四边形。

(1)分类。

(2)常见的四边形及其特征。

名称 一般 四边形 平行 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梯形 等腰 梯形 直角 梯形 图形 特征 四条边围成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2)四个角都是直角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四条边相等;
(3)四个角都是直角 只有一组 对边平行 两腰 相等 有两 个角 是直角   6.圆。

圆的定义 圆是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圆各部分 的名称 (1)圆心: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如图,点O是圆心。

(2)连结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3)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圆的特点 (1)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2)同圆或等圆中,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3)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1~3题。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平面图形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认识 1.图形的分类。 2.直线、射线和线段。 3.角。 4.三角形。 5.四边形。 6.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集中进行初步复习,教材设计涵盖了平面图形的方方面面,包括它们的概念、特征、关系等,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极大。在教学中发现,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己进行复习整理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使之逐渐趋于系统化,力求不但“温故”,而且“知新”。

复习课的练习要注重综合运用,促进思维的提升。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是不同的。练习课一般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新知识教完后进行的。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

第2课时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课时目标导航 复习内容 平面图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材第87页) 复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2.经历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
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1)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面积:物体的表面积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2.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名称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圆 圆环 图形 面积 S=ab S=a2 S=ah S= ah S= (a+b)h S= πr2 S=πR2- πr2= π(R2-r2) 周长 C= 2(a+b) C=4a C= 2(a+b) —— —— C= 2πr= πd —— 二、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第4题。

2.完成教材第89~90页“练习十八”第3~6题。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2.常见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概念及公式均能掌握,但对于实际应用中还有不足。找准各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首先引出六种平面图形,让学生在记忆库中再现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分层次先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突出“有无计算公式”的思考方法,紧扣“所有边长的总和”,使学生的思路更为清晰、明朗。接着再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强调“各面积公式的推导”,唤醒学生的思维链接,促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阿凡提卖毛毯 一天,阿凡提在街上卖毛毯,共两块,分别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地主巴依走了过来,他一眼就看中了阿凡提的毛毯。

阿凡提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我就不收你的钱;
可如果你选错的话,你就得答应我,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怎么样?” 巴依一听不收钱,高兴的两眼放光。他一把抓起这块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就要这块!” 阿凡提看了看,说:“对不起,亲爱的巴依老爷,你选错了,请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吧!” 第3课时 立体图形 课时目标导航 复习内容 立体图形。(教材第88页) 复习目标 1.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知道它们的特点。

2.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视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及圆锥的特点。

观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立体图形。

(1)长方体的特点是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有8个顶点。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是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不同点是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4)圆柱是由长方形以长(或宽)为轴或正方形以边长为轴旋转而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无数条高。

(5)圆锥是由直角三角形以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只有一条高。

2.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名称 图形 表面积计算公式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 S=(ab+ah+bh)×2 V=abh 正方体  S=6a2 V=a3或V=Sh 圆柱 S=2πrh+2πr2 V=πr2h 圆锥 ________ V=πr2h或V=Sh 二、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0~91页“练习十八”第11~14题。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立体图形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 1.立体图形。 2.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利用“尝试分类——讨论特征——应用练习”,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立体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指导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

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巧学易记 计算体积并不难,弄清道理是关键。

以长方体为基础,长宽高乘即得出;

三者相等正方体,棱长立方为体积;

圆柱底面乘上高,三分之一圆锥体;

容积要从里面量,计算方法同体积。

第4课时 图形的运动 课时目标导航 复习内容 图形的运动。(教材第92页) 复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难点:根据图形的变换画出图形。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图形的平移。

(1)定义:物体或图形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运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像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所做的运动叫做平移。

(2)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图形的旋转。

(1)定义: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按一定的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像这样的物体或图形所做的运动叫做旋转。

(2)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叫做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注意: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可以把一个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得到该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放大图或缩小图统称为原图形的相似图)。

(2)特征: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5.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形。

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多种变换方式可以设计制作一些漂亮的图案。

二、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十九”。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图形的运动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1.图形的平移。 2.图形的旋转。 3.轴对称图形。 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5.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形。

教学反思 目前的 教学内容仍属于直观几何阶段,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有利于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出发,通过操作实验获取知识,同时也学习获取知识的实验方法。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渗透利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的思想;
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如中心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等。

总的来说,学生对于图形运动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只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图形运动的学习任务也就能顺利完成了。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图案设计 图案设计要仔细,旋转对称和平移。

旋转角度细分析,选好对称是大计。

数好格子再平移,精美图案没问题。

第5课时 图形与位置 课时目标导航 复习内容 图形与位置。(教材第94页) 复习目标 1.掌握辨认方向、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2.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重点难点 重点:1.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2.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根据描述画出简单的路线图。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确定方向。

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如图:
2.确定位置。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要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和行之间用逗号把两个数隔开,如第5列第8行,写作(5,8)。

(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先描述方向,一般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若干度来描述,再描述出实际距离。

3.路线图。

(1)描述路线图。

①根据方向标确定路线图的方向;

②根据比例尺和测得的图上距离算出相应的实际距离;

③弄清楚图中从哪里出发,按什么方向走,走多远到哪里。

(2)画路线图。

①确定方向;

②根据实际距离和图纸的大小确定比例尺;

③求出图上距离;

④以某一地点为起点,根据方向和图上距离确定下一地点的位置,再以下一地点为起点继续画。

二、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图形与位置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 图形与位置 1.确定方向。  2.确定位置。  3.路线图。

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通过学生的回忆与交流,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对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学习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先是联系个体经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在现实空间的位置;
再是联系生活常识,用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词确定平面图上的位置;
然后用数对准确地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更加准确地描述平面图上或现实空间的位置,层层递进,趋于精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明白: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有多种。让学生不仅能看图会描述位置,还能根据文字提示在平面图中标示出物体的位置。

备课资料参考 相关知识阅读 位 置 标示位置有绝招,一组数据把位标;

左数为列右为行,列先行后不能调;

一列一行一括号,逗号分隔标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