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绿网建设工作的探讨和思考|农林局是管什么的

农林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绿网建设工作的探讨和思考 
 
  2011年八月提出全区绿网建设至今已是一年有余,全区上下按照绿网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加快以“六纵六横”为重点的通道绿化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区绿网建设初见成效,形象逐步体现。不过其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强台风过后,这些问题尤为明显。据绿网办初步统计,台风“海葵”造成倾斜树木59153株,倒伏树木61553株,折断乔木7013株,直接经济损失2320.63万元。如今,过去一个多月了,很多地方的树枝还在清理过程中。客观上讲,这次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威力确实较大,很多树木又是2010年“创森”以后种下的,扎根不牢。事实上,也不仅仅是新栽树木的问题,包括设计、施工、后期养护都有一些不足,由于绿网建设是一个探索性的工作,没有完善的制度,也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参照,因此,有些弊端既然已经暴露,需要进行总结和思考,有些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绿网建设项目才得以顺利推进。
  一、部分绿化项目设计欠科学
  项目设计是绿网工程实施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项目如果不能有效结合当地实际,不能根据本地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那么再好的施工质量也难以做出高品质的绿网项目。从2010年“创森”至今,我区已经累计实施大大小小一百多个绿化项目,经过这次台风,设计上的缺陷以及不科学之处已经明显暴露,如果未来不能加以修正,势必造成绿化资金的浪费,并且带来一系列的诟病。
  (一)项目设计难以与区域规划保持一贯性
  绿化项目设计不能与区域规划做到一贯性,是造成绿化资金浪费的其中一个原因。以泰山路南面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创森”时进行了景观绿化提升,效果也不错,但是今年上半年,为了配合轻轨建设要把部分大树移掉。刚建好的绿地又要毁掉,市民看到,反响也不是很好。据了解,轻轨路线其实早些年就已经定下来了,因此,当时泰山路南侧需要建设轻轨地块就不需要进行绿化提升,如果考虑到“创森”需要,也只要简单绿化处理就好。完全不用100元一平米的标准来设计,要知道小浃江绿化每平米才50元。
  由于绝大部分的项目设计价格在50万元以下,计费标准为绿化造价的4.5%(一般下浮30%),不需要进行招投标,而是委托预选的6家设计单位中其中一家来做。有些绿化设计单位下设多个所,分别由各所承接业务,总设计师缺少严格把关,更有个别设计单位事实上另行委托他人做设计(预选承包商制度规定不允许,但很难查处),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在设计过程中,业主单位缺乏沟通指导是设计定位偏差的另一主要原因。设计费用是根据绿化造价来计算,所以说在业主单位把关不严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设计单位提高绿化标准、台高总造价,从而造成资金浪费现象。建议今后对设计单位能有更加严格的考核标准,彼此之间形成竞争,定期进行履约评价,更加严格地把好项目设计关。
  此外,业主单位反映,实际绿化施工效果与设计效果相差甚远。一方面是因为设计方对实地了解不够透彻,例如有些地方是埋了很多管线的,结果设计成了造坡,而管线需要定期检修。一旦出现故障,原有的绿化必将破坏,这也造成了有些地方树总是种不大,因为开挖-种植,种植-开挖,反反复复造成。另一方面,设计中的树木效果与实际施工使用的树木有很大出入,尤其是大乔木,因为之前冠幅、造型没有做详细规定,施工单位可能以次充好,如果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不能起到切实的监督作用,那么绿化效果自然难以保证。也有一些项目对绿化功能的定位有偏差,如,骆亚线新碶段作为集装箱主要通道,只需要做绿篱就好,结果使用了很多香樟,浪费绿化资金。
  (二)项目设计缺少前瞻性
  目前,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设计单位,对设计年限都有欠科学合理的考虑。绿化与其他投资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设备会贬值,但树木长大会增值。以大港工业城内的绿化为例,无论是行道树,还是厂区外的篱笆,现在看起来已经非常好了。但是细心的人都看得出来,经过这些年的生长,这些树已经没有生长空间了。如莫干山路、天目山路两边都是高、中、低三层次的绿化,但是由于上层乔木冠幅太大,基本上把光线都遮挡了,严重影响了下层和中层的灌木生长。除了层次过密,一些路段在种植黄山栾树以及香樟等乔木时,多排间隔过紧,没有预留足够的空间,这个现象在绿化景观建设中尤为明显。
  通常,绿化设计其实都是有一个设计年限的,如果要想尽快看到绿化效果,那么其设计年限只能缩短。以太河路(大碶段)为例,两侧15-30米的片林中了很多香樟、银杏,每株间隔只有两三米,三年以后,香樟按照每年0.5米的冠幅生长,六七年后,这些树的冠幅就会挤在一起。到时候,成片香樟树绿量看起来很足,不过由于缺乏生长空间,这些树自然达不到一个最佳的生长状态。有些人建议,现在片林绿化可以当作苗圃,日后大不了移栽,但事实上,我们的片林中土壤养分、管理和真正的绿化公司苗圃是有差距的,况且,这些树一旦大了,挤在一起,树型和冠幅已经受影响,哪怕真要移栽,成活率也会降低,即是劳民伤财。
  目前,已经实施的绿化项目,普遍存在树种太密的现象。可以说,不出三年,树的冠幅挤在一起的情况会很多。以纪念林为例,所种乔木偏大,而且又过密,像插香一样,现在修枝后的乔木枝丫都有碰在一起的,往后将更加明显。作为纪念林,不在于树木多,而是应该以树木珍贵为重点,理应选一些慢生树种,可以在百年之后,这些树依旧长得很好,这样才体现纪念价值。高档的绿化应该有通透性,有层次感,该有草坪的地方就不该种那么多树,要不只是一片森林,缺少景观效果,功能定位就会降低。
  项目设计方案的专家会审,是个很好的机制,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专家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面要完成对项目实地勘察、设计方案查阅,施工图和概、预算的审查,尤其是施工图的审查不一定能面面具到把所有问题都找出来,有时后也会出现遗漏或审查不严的情况。
  (三)树种选择以及种植缺乏因地制宜
  “创森”以前,我区绿化所用的乔木以香樟、意杨、柳树、大叶女贞、本土果树等乡土树种为主,相对较为单一,但比较好养护。“创森”以及绿网建设以后丰富了树种的选择,城区增加了树形、绿量都比较好的黄山栾树、无患子、银杏、沙朴、玉兰科的树种等,不过目前也出现了一些外来树种水土不服的情况。
  1、树种选择没有综合考虑抗风性、土壤盐碱性、根系深浅等因素。我区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通常有台风影响,冬季温度也会在零度以下,近年来也出现干旱、雨涝、狂风极端天气。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壤、水稻土、潮土以及盐土。
  从目前所种树木生长情况看,意杨作为速生树种,过高、枝叶过大,容易招风,容易被病虫害侵害,尤其是台风过后,经常被吹折,目前已经逐步被替换掉。其次深山含笑由于本身就不适合在平原生长,因此作为道路绿化也不是很好。另外一些如无患子、广玉兰等重心偏高或浅根性树种,遭受台风也极易受损。我区经常有夹风带雨的天气,遇到强降雨土壤容易变松软,所以浅根系的乔木不适合在风口、连片种植。
  2、设计风格单一,缺乏整体协调性,缺乏标志性绿化景观。从目前已经实施的“创森”以及绿网建设项目看,存在着设计风格单一、缺乏整体协调性的问题。主干道上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乔木陪灌木,中间隔离带以多排大叶女贞、香泡、深山含笑配灌木,而片林绿化更是偏重多种乔木,密密麻麻种植,缺乏标志性的,具有区分度的景观效果。
  此外,香樟和杜鹃作为我区的区树区花,没有充分地在绿化设计中体现。事实上,毛鹃和紫鹃都是很好的道路色块绿化品种,开花时间长,养护也相对容易一些,不容易生虫。毛鹃和紫鹃是我区花农的主要种植品种,鼓励本地采购,可以通过绿网建设带动本地农化致富,一举两得。
  3、城区绿化提升中,过多地在机非隔离带上新栽规格过大的乔木,由于扎根困难,存在安全隐患。要打造森林北仑,就必须增加乔木量,而我区作为一个工业型城市,空地有限,要在水泥钢筋之上大量增加绿地面积显然是困难重重,于是对原有的道路绿化进行改造提升成为增加乔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看到,在“创森”,尤其是绿网建设中,通道绿化大量增植乔木,很多城区道路的机非隔离带的灌木丛被挖开一个个口子,竖起了一棵棵突兀的树干。泰山路、黄山路、长江路等主要城区道路上的黄山栾树、无患子、香樟等,胸径基本在10公分以上。
  事实上,在一两米宽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隔离带上种好乔木是非常困难的。首先,这些隔离带中的土层是很薄的,此前是以种灌木的标准来填土的,如今却要改种乔木,自然不能满足乔木扎根所需。其次,这些土层下面大多都是塘渣,有些还埋了管线,即使乔木根系能深扎下去,也没有养分可以提供。此外,目前新种的乔木以胸径10公分左右的香樟、银杏、黄山栾树、无患子、大叶女贞、香泡为主,都需要用支撑,但隔离带空间有限,制约了支撑架子的搭建,支撑起到不到应有的作用,这也是本次台风隔离带上树木伏倒最多的原因之一。


  根据《浙江省园林标准》,其中对种植土厚度的要求是,深根乔木大于1.2米,浅根乔木在0.8-1米;
8-10公分乔木土球直径70-80cm,根盘厚度45-50cm,其中,直根明显的乔木要适度增加。尽管只是作为指导性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施工种植中,显然与这个标准是有很大的距离的。台风过后,很多隔离带上的乔木被吹到,整个根部裸露在外,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乔木土球,以及移栽穴都是达不到要求的。
  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这些在提升工程中种下的乔木,其实是很难长好的,不仅如此,还会有安全隐患。例如这次台风中,很多树都是横着倒下来,占据了一两个车道,万一砸中行驶中的车辆,就会造成交通事故。我区是沿海城市,即使台风不来,有时候也会有很猛烈的阵风,这些城区主干道上的新种大乔木无形中成了一个个安全隐患。以后,每次来台风,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去加固,几年以后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绿化景观效果。
  建议已经新栽了高大乔木的城区路段,如果在台风中已经折断、枯死的树可以用小乔木来补种,对于未倒下的树加固支撑。以后,这些狭窄的机非隔离带尽量用花灌木或者桂花、木槿等小乔木种植。一来节省成本,二来,小乔木树形不会长的过大,台风来时,也不像高大乔木那样树大招风,甚至枝丫吹断的现状都会比樟树等少很多。
  二、乔木成活率偏低,施工过程与低碳环保理念相悖
  这三年来,为了尽快出效果,达成“创森”目标,或者实施绿网项目,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绿化建设单位,都倾向于使用大乔木。某种程度上,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形成了很多大乔木移栽-死亡-补种-再死亡-再补种的恶性循环,同时也造成了绿化资金的浪费,也与低碳环保理念相悖,种树的本意是增加固碳量,但是在移栽种树过程中,导致一些种了多年的乔木死亡,失去原有的固碳功能,其实是增加了碳排放。我区施工中乔木成活率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反季节种树和所选树木规格过大。
  (一)赶工期反季节种树现象普遍
  目前,为了赶工期,反季节种树还是比较普遍的。以同三高速大碶出口区段(高速出口—庐山路)景观整治工程为例,项目总投资5255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土地整理、景观绿化、照明与园林小品等。作为门户区,绿化档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然而台风过后,多株胸径在15公分以上的乔木像干柴一样插在土坡上,让人觉得惋惜,这些价值上千、上万的树还没来记得为建设生态北仑做贡献,就死了。经了解,赶工期(当时为了在女排来北仑之前把工程做完),反季节种树是罪魁祸首,这些被重修剪的乔木,要在五六月份的高温少雨季节适应移植后的环境,其实是比较难的,同样的情况出现在329国道柴桥至霞蒲段的两侧绿化提升。
  《对于浙江省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要求:城市绿化植物种植宜选用适当规格苗木,做到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相结合,速生乔木宜选用胸径6-10公分,慢生乔木宜选用胸径8-12公分,绿化种植不宜移栽胸径20以上乔木,严禁移栽古树名木。此外,验收中栽植季节内本地树种成活率在95%以上,外地引种树种成活率在90%。非适宜季节本地树种成活率在75%其实。显然,我们的绿网项目与这个标准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一般意义上讲,下半年的9-12月份,上半年3-5月份种树最适宜,并且对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应该有明显区分,落叶树在抽芽以后种植都会受到影响。但是,某些部门为了赶工期,甚至要求施工单位在三伏天依旧施工,这种违反树木生长规律的行为,大大增加了树木的死亡率,也会造成养护成本增加。有些施工队为了施工方便,也为了确保成活率,就将乔木进行重剪,这样一来,树木成活率是高了,但是恢复冠幅需要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因此,对于那些尚未实施的项目,我们建议适合的时间种树,宁可施工进度缓一缓,也要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在非种植季节可以安排项目、涉及、评审等前期工作。业主单位应该对施工的质量、进度做好监管。
  (二)过分追求尽早出效果,导致所选树木过大,种植过密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就要求绿化施工单位尊重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直根明显的乔木,上面的冠幅有多大,下面的根系有多大。而通常为了运输方便,从苗圃出来的乔木土球是直接把主根切断,尽可能地做小一些。这样移栽会导致今后发根比较细,而且主根不再明显,整株树木靠侧根来固定,抗风能力也会大大减弱。而在国外,对于这种大乔木的移栽都是用容器苗的,根系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使得成活率也大大提高。
  事实上,设计以及施工单位、甚至业主单位喜欢用大乔木的另一个意图在于,相同品种的乔木,在一旦上了大规格,胸径只要相差一两公分,价格就会差几千元,而在实际使用中,乔木胸径小一两公分却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这也就成了某些部门的额外利润。
  根据,近期宁波市造价信息网公布数据显示(基本取平均数),10公分香樟每株300元,10公分黄山栾树每株700元,10公分无患子每株1000元,10公分金合欢700元,10公分广玉兰1300元,10公分银杏1500元,20公分乌桕7000元,5公分红叶李300元,夹竹桃15分枝80元。因为绿化工程除了负责种之外,还要附带一年的养护,因此所用乔木造价要远远高于苗圃售价。假设一条路5公里,两条隔离带都选择种10公分的银杏,每隔5米,那么光2000株银杏的价格就是3000万。而以上这些乔木价格仅为行道树经常使用的规格,如果是绿化景观所用的超大规格乔木,那么价格就是几倍的增加。
  由于所选乔木规格过大,种植又过于粗糙,甚至反季节种树,使得完工的绿化项目中乔木成活率偏低。尽管建设单位有义务要把死掉的树进行补种,不管这笔钱算谁出,都是对宝贵绿化资源的浪费。据知情人透露,有些超大规格的树木,实际上苗圃自己是没有的,但是在“大树进城”思想的指引下,他们会委托中间人从内陆地区的山上进行盗挖。浙江省目前规定禁止山上盗挖大规格树木,如果要采伐,需要办理许可证,只是实际操作中,无论是采伐许可证还是运输证都是流于形式,很难根治。所谓有市场,就有冒险的人,在重金之下,铤而走险。这种现象,在我区目前是不存在的。
  三、绿化养护问题很有可能成未来生态北仑建设的短板
  一个城市绿化景观好不好,最直观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养护工作是否到位。灌木丛有没有及时修剪、除虫、拔草,草坪是否杂草丛生,道路两边的乔木枯枝有没有及时清理,公园、绿地的落叶是否及时清理都能一目了然。要提升我区的绿化档次,除了增加珍贵树种、丰富树种,扩大绿地面积,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绿化养护。但是,这几年快速的造林造绿之后,我区面临着严峻的绿化养护任务,可以说,目前的养护水平显然已经捉襟见肘。
  (一)创森以及绿网建设后,待养护绿化面积大量增加,北仑面临严峻的绿化养护任务
  过去三年,我区有上百个绿化工程建成,或者将要建成,除了首年由建设单位养护外,今后都将是我区园林部门以及业主单位的养护任务,这么重的养护任务,暂且不说能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就是算算水费、人工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如果养护跟不上,势必不能发挥之前的景观设计效果,甚至有可能出现种下是树,回头看变成了干柴。以交通局为例,去年的养护经费是100万左右,江南公路绿化提升项目、白洋线、骆霞线(新碶-戚家山)和二通道绿化项目移交后,绿化养护经费估计需要增加到七八百万。2009年,园林处负责的养护面积为290万平方米,今年要增加到400万平方米,几乎要增加三分之一。又如水利局,原本河道绿化基本上不涉及养护,但是小浃江绿化完工后,必然需要养护,这笔经费也不是小数。此外,随着三大水系的生态河道绿化景观项目的开展,必须考虑其后期的养护问题。
  除了新增绿地外,还有一些属于无人管养部分,例如小区、单位外围的绿化,这些地方养护责任单位不是很明确,绿化工程实施后,就没有后续的养护管理,往往要么杂草丛生,要么带着一些虫害、病害。
  据统计,2010年至今,我区新增绿地面积730多万平方米,改建绿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粗略估计,按照目前每平米4元的标准算,新增养护经费为3000万元。这笔开支对财政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压力。
  (二)目前养护水平亟待提高,粗放型的养护需要改变,支撑、施肥、防病、修剪等需落实
  真正的养护并不是浇浇水这么简单,还包括施肥、修枝、防病、清卫等工作,而且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并不是随便招个外来人员就能做好的。以台风过后扶树为例,当时很多好心市民自发扶树,却没有想到要把树枝先进行修剪,由于根系受损严重,如果不对树枝进行重剪,那么天气一好,蒸腾作用一强,就会导致树木失水而死。
  事实上,这些受台风影响的树对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内一家绿化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认为,一般倒下的乔木三五天里不扶起,基本上是不能活了。况且台风过后,连续两周都是高温天,别说至今没有扶起的树不能活,就连已经扶起的树都不见得能活下来,退一步讲,目前很多大树为了减轻蒸腾作用,扶起前要经过重剪,相当于反季节种树,要恢复原来的冠幅没有两三年是不可能的。而且,按照反季节种树的养护要求,像近期这样的高温天,每天早晚都是要灌溉的,不然树木的成活率是非常低的。
  目前,我区在防虫方面的养护工作并没有很好的开展。今年六七月份,城区多数道路上的香樟树纷纷落叶,发现是樟脊冠网蝽和樟项曼盲蝽两种虫害,它们喜欢吸食树叶汁液,树叶营养跟不上,就要脱落。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绿化养护工作不能松懈,针对目前,片林多,行道树种得也密,今后一旦爆发病虫害,对我区的绿化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养护问题就是做支撑,太河路、长江路、恒山路等城区路段,当初处于巩固需要,采用钢架构,但是没有撑牢,台风一来,铁圈上下摩擦树皮,造成一些乔木的树皮擦破,对树木生长影响很长。更有很多路段,如骆亚线(新碶段、戚家山段)、东外环两侧以及太河路碧秀山庄路口很多乔木支架没有加固好,轻轻一拔,支架就拔起来了,有些甚至就倚靠在树干上,不知道是枝干扶支撑呢,还是支撑扶枝干?台风过后,农业园区多家苗圃里的大树基本上都没有倾倒现象,细细比较才发现,他们的加固要比绿网工程中的加固扎实多了。这也说明,只有业主单位要求不严,施工单位马马虎虎应付一下,而没有做不好的支撑。
  事实上,树木年年都会长,目前所做的支撑,过了两年后,就可能成为树木生长的限制,届时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去进行支架的更换。据工程价目单显示,做一个银杏树的铁支架费用为700元,试想每隔两三年,更换一次支架的成本有多高。当然出于成本以及,实际应用的效果看,竹木支架的效果要比铁管支架好得多。以这次台风为例,由于雨水浸泡,泥土松软,细细的铁管就陷入泥中,根本起不到支撑作用。
  (三)落实养护责任,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养护人员素质
  城区主要通道绿化有城管局园林处负责养护,城区外交通道路的绿化由交通局公路段绿化养护中心负责养护,其他河道两侧绿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街道乡镇负责养护和保洁,根据园林处的资料显示,目前的养护经费是4元左右一平方米,而且还是十年前定下的标准。除了园林处自己有一只四五十人的养护队伍,对公园、中河路等老城区干道进行绿化养护外,其余都是招标给养护单位来做。因为经费问题,有些该做的养护工作并不是很到位,例如修枝。老城区里的行道树基本以香樟为主,经过10多年的生长,已经需要修枝、否则过密的枝叶会影响打药效果,树形也差。除此之外,灌木丛的修剪工作也是滞后的,有些地方改补种的、发病该打药的、长草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但因为人员和经费问题没有及时开展。而养护工作的外包,也使得养护工作大打折扣。
  台风过后,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因为很多倒下的树体型大,仅靠人工是扶不起来的,还要动用吊车,这也影响了第一时间扶起树木的进程。好在,很多市民都加入了扶树大军中来,据统计,大概有3000市民参加,共扶起了16000多株树木。不过,即使现在距离强台风“海葵”8月8日登陆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几条主干道,依旧能发现有不少树倾斜或没有扶起来。
  此外,近几年,我区为了丰富树种,引种了很多新品种,这些异乡树种的生长习性怎么样都是考验养护人员的一个问题。例如重阳木,该树种极易生虫,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预防,非常容易扩张。还有的树对水分要求很高,不及时浇水也可能死掉。因此,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尽早着手开展。无论是养护工作的开展还是养护人员队伍的建设,都需要养护经费的落实为保障。如果落实了养护经费问题,相关部门还应尽早落实绿化养护的考核机制,落实养护责任,把好养护关。
  四、关于绿化工程的反腐问题需要尽早介入
  近期,新华社以及全国多家主流媒体披露了云南、重庆等地绿化工程腐败问题。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园林绿化工程领域包含较多技术含量和设计因素、采购招标无章可循、许多项目不透明,导致监管难度大,容易滋生腐败。园林绿化工程包括景观设计、土方工程、给水排水、后期管护等等,涉及规划、工程发包、工程选材监理等环节,在这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有牟利空间。“以一棵原产地2万元的银杏树为例,供货商赚取2万元利润,加上运输费和预留回扣,最后开价一棵可能就达10多万元。而在灌木种植中,实际种7000棵,入账10000棵也是存在的,因为数量众多,监理单位以及业主不会一棵棵去核实,而是用粗略的估算方式确定数量的;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尽管中标价是确定的,但是并不是完全按照之前的方案进行施工,例如乔木数量、乔木规格会有一定的调整,所以最终的造价难免会超过中标价格;
在做决算评审的时候,往往只对具体的数据进行核算,而缺乏对各列支成本项目进行合理性的审查,所以也给企业以及个别相关利益方牟利创造条件。一般要求抽查30%以上的苗木,对于乔木的规格把持的比较严,但对于冠幅和树型没有什么要求,但往往冠幅好坏决定了同等规格的苗木价格相差很大,因此,如果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一团和气的话,腐败问题难以避免。
  此外,绿化工程也存在分包、转包现象,甚至相比其他工程有过之而不及。以骆亚线(新碶段)项目为例,当初中标企业为江西嘉业,中标价为640万,企业拿走20%利润后,转包给了本地一个搞绿化工程的人,这仅是一个小工程,更多大的项目,被层层转包,绿化施工质量大大降低。此外,个别领导干预项目施工以及设计,其中猫腻也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