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佬还是和事佬【旧县镇推行和事佬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旧县镇推行和事佬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增加和谐因素,是当前县级以下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课题。近年来,XX县旧县镇面对干群脱节沟通难、矛盾纠纷调处难、信访积案化解难的状况,根据镇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实际,在认真调研和不断摸索的基础上,组建了“和事佬”调解工作室,吸纳了当地一批掌握社情民意、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望较高的老支书、老党员为工作人员。“和事佬”调解室组建以来,上传百姓心声,下达党的政策,入百家门,聚千户意,说群众的话,办群众的事,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规范了乡村治理秩序,搭建起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加强新时期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和事佬”调解室的组建
2012年,“西北畜牧产业科技城”等一批深远而又有重大意义的重点项目在旧县镇实施。但在拆建过程中,由于群众的不理解、不信任,多次阻挠工程实施。镇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镇域推选曾担任农村支部书记、群众威信较高的老党员,组建了民间性质的征迁协调小组,征迁协调小组深入群众,宣传政策,理顺情绪,促进了拆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随着市级重点镇建设的不断深入,征地拆迁、市政建设、镇域治理等社会管理难题日益突出,为了让党委腾出时间谋实事、办大事,解决乡镇工作量大面宽、部分年轻干部不敢面对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的实际,镇党委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正能量和积极作用,将征迁协调小组改建为党员监督协调小组,经过逐步发展规范,使之成为小而全的民间服务管理组织,发挥了宣传政策、监督政府、沟通思想,协调群众的重要作用。
二、“和事佬”调解室的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
“和事佬”调解室的具体工作,可概括为“和事、便民、协调、管理、规范”五个方面。
一是和事,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和事佬”调解室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讲求工作方法,突出工作重点,发挥了“防火墙”的作用。工作实践中,“和事佬”调解室实行矛盾纠纷首问责任制,凡投诉的矛盾纠纷,一律由“和事佬”调解室工作人员先行受理,听取情况后主动向有关责任人和对口站所联系处置,有效防止了案件处置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在纠纷调处中,“和事佬”切实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2014年7月,辖区荆尧科路段发生车辆肇事,造成人员伤亡,交警部门依法作出决定,由肇事方赔偿受害者家属30万元。在赔偿过程中,当事双方因赔偿金额、事故责任等言语不和,矛盾升级,如处置不当,极可能引发更大的不稳定问题。“和事佬”调解室知悉情况后,立即介入调解,经过大量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工作,最终使双方达成共识,握手言和,以肇事方赔偿受害者家属26万元为事故处理画上了圆满句号。3年来,“和事佬”调解室共受理矛盾纠纷40件,成功调处35件,调处成功率87.5%;化解积案24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筑牢了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是便民,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针对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在“和事佬”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将综治、信访、计生、民政、社保、财政等职能站所纳入其中。制定完善了值班坐班、周末轮休、一次性办结、一站式服务等工作制度,开通了“事事灵”便民电话,对照便民服务要求,每季度编制一期《旧县便民》小报,将各项惠农政策、工作流程、审批办理程序、补助标准和业务人员姓名电话进行公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预约办事和干部代办制度,基本做到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镇党委、政府争取农业部畜牧业司支持,组织开发了乡村管理数字平台,并在2个村进行试点,将党建、户籍、财政、计生、低保、社保、扶贫、土地、住房等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尝试建立准确详实全面的基础数据库,从而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和频率,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针对性,为各项工作科学决策和快速推进提供坚实依据。3年来,旧县镇便民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种便民服务2417个,为群众代办事务129条。
三是协调,搭建政府和群众沟通协调的桥梁。在街道外立面改造过程中,少数商户提出无理要求,阻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和事佬”成员多次入户,面对面,心换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取得了商户的理解和配合,使项目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在街道排水硬化、外立面改造等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和事佬”成员为中坚力量的党员协调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有权随时停工,责令施工方限期整改,确保了工程质量,做到了让群众满意。在农贸市场改扩建项目户征迁和安置过程中,党员协调监督小组荆安民、白东明等成员发挥了金钥匙的作用。3年来,旧县镇在重点镇建设中,共征迁90余户,征地200余亩,未由此引发一起越级上访案件。
四是管理,有效消除管理服务盲区。针对镇区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管理服务存在盲区的工作实际,将镇区街道划分为10个网格,对街道商户、租住户和其他流动人口的信息进行了采集归类,建立了基础信息库,把这一人群纳入管理和服务的范畴,消除了管理和服务的盲区。同时,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坚持每月一次对重点人群进行家访、谈话,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围绕辖区拆迁改建、土地承包、婚姻生活、邻里纠纷等可能出现的矛盾隐患,做到经常性摸排,掌握居民群众反映状况,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及时掌握动向,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达到维护稳定的目的。在2013年持续强降雨期间,“和事佬”发现老街一住户房屋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其搬离危房安置至镇财政所居住。第二天该户房屋倒塌,由于搬离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随后,“和事佬”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反映,积极协调,将其纳入灾后重建范围给予资金补助,帮助其新建了平房,保证了一家人的生产生活。
五是规范,实现了乡镇交通管理井然有序。随着镇区人口不断聚集和私家车的不断增加,街道商户占道经营、乱设摊点和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逢集过会和中小学、幼儿园放学时间,镇区人流、车流陡然增多,交通秩序比较混乱,行人和车辆通行极为不便。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在县交警大队的授权下,以“和事佬”为主阵地,组建了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坚持早7时至晚7时疏导交通,改变了以往乡镇街道交通秩序无人管、车辆乱停乱放等不良现象,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降低了交通事故,填补了乡镇街道交通管理的空白。3年来,“和事佬”共上街开展交通疏导上千次,配合辖区交警中队处理交通事故17起。
三、旧县镇“和事佬”调解工作的几点启示
旧县镇“和事佬”调解室组建三年来,之所以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关键在于这一做法适应了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需要,体现了新常态下基层调解工作与时俱进的要求,为切实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经过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是要选准一批关注民生的“热心人”从事“和事佬”工作。旧县镇充分发挥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老支书、老党员的作用,组建“和事佬”调解室,推陈出新,因势利导,妥善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缠事不上县的工作目标。
二是要增强理解和信任,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委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转变理念,实事求是,问计于民,依靠群众,提出了“让当地人说当地人的话,办当地人的事,解决社会治理突出问题”的工作思路,旧县“和事佬”调解组织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走家串户谈一谈、聊一聊、帮一帮、管一管等方式,努力与辖区群众建立良好关系,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增进老百姓的信任。
3、要以便民利民为工作目标,实现社会和谐有序治理。“和事佬”在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基础上,拓展功能,延伸服务,依托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搭建便民服务平台,立足网格化实施精细管理,借交通整治东风规范辖区秩序,为做好新常态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