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是课内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有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发展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认识的偏狭加之“应试”的指向,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那么,是不是低年级就不需要布置作业了呢?我认为所谓的“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仅仅是针对课外的书面家庭作业,它绝非不要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业形式的有效性。

特别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年龄小,主动性不强,自理能力差,识字量有限,甚至连作业都记不完整,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学会主动学习,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现实、急需研究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一、现状透视——树立有效作业观 如何使课外作业的布置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做到高效减负呢?本人对我校低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我看到了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的现状苦恼不堪;
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教师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作业设计和评价中,以各种有效的形式,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真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训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优化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要在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再创造”上下功夫。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

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师益友。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将作业内容设计得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 寓学于玩乐,设计趣味性作业 喜欢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在玩中学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会带领孩子们到“识字王国”去交朋友,然后将你认识的朋友介绍给大家,帮它制作名片。课后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一起玩“打字牌说组词”的游戏,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巩固识字。周末鼓励孩子与家长进行亲子阅读,在阅读中将自己认识的生字也制作成字卡。到了期中和期末的时候,我会在班上进行“字词大王”和“写字特长生”评选活动,看看哪个学生“打字牌”最厉害,认识的字最多,就评为“字词大王”,哪个同学制作的字卡书写最漂亮规范,就评为“写字特长生”。经过这样的游戏和评比,抓住孩子的心理,很好地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 寓学于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 学以致用,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的印象深。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都是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极好作业形式。比如在学完《乌鸦喝水》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小乌鸦,你还有什么办法喝到水呢?孩子们兴趣大增,积极地在生活中做实验,他们编出的故事充满童稚,想象出人所料,令人惊喜。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作业,让儿童的学习情绪高涨,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形成,学生往往会因兴之所至,产生超越“阻碍”的力量。

(三) 寓学于探究,设计探索性作业 探索未知是最引人入胜、最具诱惑力的学习过程。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低年级的语文作业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如:教学《风娃娃》,我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到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可以查找风的资料,探究风娃娃还为人类做了那些好事?还有哪些坏事?围绕“风娃娃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责怪它。”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和同学、爸爸妈妈交流,然后根据自己理解告诉风娃娃,为什么人们会责怪它?写成小练笔:“风娃娃,我想对你说……”。教师应该打破教材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触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新奇中去探索、去发掘新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分层作业——满足各种需求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的主张。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教学。作业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计分层作业十分必要,它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设计分层作业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设计。可设计落实课标要求的基础训练题、发展思维的思辨型训练题和拓展延伸训练题。在思维训练中体现不同的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先把题目弄懂;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一题多解,对同一例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启发引导,一题多变,拓展延伸。

第二:制定丰富、灵活的分层次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天赋孩子的需求。如:抄写等级奖励计划,自选超市作业等。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为了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我特地建立了“作业超市”, 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可以自己或两三人合作,设计一份作业,张贴到“作业超市”里,供他人挑选。挑了谁的,作业完成后就交给谁检查批阅。结合学校的“京小之星”评比评选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挑战奖”。

四、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苏霍姆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良好的评价是一针催化剂,使孩子产生喜悦的情绪和动力,促进孩子向着好的方向努力。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它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作业时,要改变单一的形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讨论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多向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有利于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一) 变单一评价为多元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评价形式上,教师要变单一的“√”“×”“优”“良”等结论式的评价为形式多样的多元激励性评价。

1、让家长评价,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很多活动都是孩子和家长一起设计完成的,那么,家长就应该是第一个评价人。家长给孩子独创的作业写上自己的感受,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是一个最直接的把握。

2、让学生自评,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或单元考试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简要的几句话作分析小结自己的作业,写在作业下面或试卷的角上。对于学生自评,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学生要有敢想、敢说的勇气,敢于陈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个性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3、让同伴评价,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精神 很多作业是同伴互助完成的,那么对各自分工的完成情况,完成的质量等方面,同伴互助式的评价是一种互相鼓励,更是一种互相学习的过程。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是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应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精神,在解决问题中共同交流,共同理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同伴作业互评,同学之间的平等意识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过程也更完善了。

4、让老师评价,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孩子花了心血完成的作业,需要获得鼓励和赞赏,而最想获得赞许的对象应该是教师。卡通画是低年级孩子最喜爱的,在孩子们的作业中,我经常会给他们画上一颗星星、一个大苹果、一朵小红花……每一次所画的图案都有所变化,积累起来达到一定数量可以获得一张“表扬信”。所以孩子们更充满了期待,希望多得星星、贴纸、表扬信……当然,孩子的作业中由于粗心出现了错误,我会画一个哭脸宝宝,流下伤心的泪水,孩子们看了这个小哭脸,不用多说自然心里就有了一丝悔意和害羞,下一次无论如何也会努力换回一个笑脸回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让学校评价,促进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教师有意识地将孩子作业的成果进行推广,平行班级之间的作业分享,不同年级之间的互相学习,以及开展全校性自由作业的展评,对孩子创造性的作业无疑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变即时评价为延时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都很敏感,自尊心很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所以几乎每个学生一拿到作业本就会翻开看教师的评价。如果不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出现这样的一幕:一些“学困生”经常由于书写马虎而要重写,而且对于错题经常不及时纠错。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产生畏难情绪,懒于动笔,甚至自暴自弃。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这时教师在批改作业中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也不要凶巴巴地打上一个“Χ”。每次看见孩子的作业中出现了错误,我总是在错误下面划个横线或是打个问号,然后等待孩子订 正之后,再把完整的“√”补上。有时在作业上,我写上“老师相信,你能行!”“再想一想?”“别灰心,再来一次好吗?”等评语,延迟判断,提供给孩子“再表现的机会”。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既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又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成功。

总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和评价的创新应立足于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实践,变机械抄写背为巧用方法,变单一课本为多种渠道,变狭隘课堂为广阔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