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家风家训征文原创11篇】

篇一

谦谦君子,璞玉之德。

我的名字里就带有“君”字,一方面父母希望我有君子之德,正直善良、好学上进,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这个略带中性的名字能让我像男孩子一样不那么娇惯,遇到困难不卑不亢、坚韧不拔。

记得小时父亲常教育我,身为一个女孩儿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这可能是我印象最初的家风家训,虽然很朴实,但是很实用。

自尊不仅是要尊重自己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因为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你才能收获他人对你的尊重。从每一个细小的文明行为开始,从每一次对他人付出的肯定开始,从每一次得到帮助懂得感恩开始,尊重就贯穿于我的生活。这让我变得更加善解人意,更加理解、敬佩父母及其他人的辛勤耕耘。自尊的获得还可以从书本中得来,人人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从书中我领略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古人不食嗟来之食,革命先烈刘胡兰铡刀下临死不屈、江姐酷刑下顽强抵抗,这些事迹都升华了我对自尊的理解。所以对于我来说,良书是益友,她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了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人存在于社会就应该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情,这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尊重的最重要的形式。

自爱就是对自己的身心爱护,不容他人侵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父母亲人的倾力呵护下,一个生命才得以珍视和延续。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经历人生中各种各样的荆棘或崎岖,生命在我们看来有时是那么弱小,有时却又那么强大。生命的长河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我们能做到在遇到困难和险境的时候不抛弃不放弃,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这就是自爱的最好表现。这让我想起最近泰国发生的一起“被困洞穴的少年足球队历经18天国际救援成功获救”的事件,从人员、装备、成本、国际合作和时间长短来看,这次营救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12名足球少年都保持了必要的坚韧、毅力和心理素质,才得使生命有了奇迹。在长时间缺氧、缺能量的恶劣环境下,孩子们在获得生的希望后还要临时学习洞穴潜水自救方法,经过5个小时的潜水从洞中游出,创造了生命的不可能。他们这种顽强的与死神抗争的精神,让生命熠熠生辉,获得了国际友人的钦佩和点赞。

自立指的是自我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靠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出生于一个富人之家,但在16岁时就离开了家外出独自谋生,曾担任过不少职务。为了自立,他四处闯荡。在寻找自立的过程中,他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了,为他后来创作出《威尼斯商人》等优秀作品打下了坚定的基础,也使他成为世界戏剧的伟人。中国有句老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居里夫人也说过:“路要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反观当今社会的一些反面教材,一些甘愿做金钱奴隶的人,一些依附权势为非作歹的人,最后都难脱道德和法律的审判。人立于世,就应该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自强,强的是躯干和精神气儿。国家之强大离不开每一个国民的自强,老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先要强健自己的体魄,然后武装自己的头脑。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不息更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靠的是全体国民的奋强不息。

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沉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我也有了女儿,我将会把我们家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让后辈和我一样受益终身。

篇二

在泰安知州的府衙内刻有《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清朝“清官”世家顔希深将其作为家训传诸后代,他们每履新职皆携碑上任用以自警自勉。虽短短数十字却是字字警筞、句句药石。他们不只是人民的好官,也是家庭里的温暖的核心。

家是人立命之本,也是国安定之重器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也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只有小家廉洁成风,方能驻就和谐家庭、国亦可繁荣。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初中的一个暑假随着家人去乡下看望二爷爷,从前都是听长辈们说二爷爷桃李满天下,是一个教书巧匠。初到二爷爷家中就仿佛陷入书海,从外屋到里屋最常见的就是书本。可见二爷爷学富五车,二爷爷家的小妹妹也酷爱看书、能诗善文。到了二爷爷的书房最引人瞩目就是中间的小篆廉字,后来才知道那是二爷爷行为处事的核心准则。暮色降临,门外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随后二奶奶领进一个中年男人手拿礼品放在桌上随后又把一个大信封放在二爷爷的手上说以后多多关照他的孩子,希望下学期把他的孩子转入重点班。当时二爷爷什么话都没说拿起他的信封和礼品扔出了门外并把哪位家长赶出门还说:“是怎么样,就怎么办,在我这没后门。”他的语气坚定又愤怒。随后二爷爷并没有就这件事对我们说教而是给我们讲了大义退玉璧的司马迁和拒收金刀的张衡的故事。顿时让我内心热血沸腾、感慨万千。就如顔希深以廉为家训一样,我想二爷爷也是以廉洁作为家风不断地对子女晚辈言传身教。而二爷爷的子女正是在这样的家教下在各自的领域里秉持着廉洁工作,也正是在这样的家风下二爷爷一家人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回溯历史名人,无论是受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是一丝不苟、竭忠死义的包拯,又或是黄金难换心的李汰。他们都是一代伟人,都在所在时代让廉洁蔚然成风。他们的所有作为都离不开家风的熏陶,都是在他们所生活的家庭中潜移默化的受着影响。家庭的财富不是金银细软、也不是辽阔的土地。是存在于我们灵魂深处的意志;
是滋养着我们内心的源泉;
是为人刚正不阿、做事清正廉洁的风气。世人的第一堂课便是家风的传承,只有这堂课上好才能立命安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树立廉洁家风,做出彩家庭。

篇三

下来的优良家风家训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浇灌着心灵,孕育出具备中华优良美德的中华子孙。说起我家的家风,便是凝结于一个“勤”字。

勤劳的人满足

我的爷爷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的兄弟姐妹众多和物质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贯穿了爷爷成长的始终。作为生产大队的一份子,多劳动便多得“工分”,更切实际的说,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口粮。因此,爷爷对脚下的土地更是爱的深沉。打能踉踉跄跄扛得起锄头开始,爷爷和耕作的情缘便再也没有解开过。我常常听爸爸讲起:爷爷种地跟别人一样也不一样。一样的是从播种、插种、施肥、杀虫、收获,每一步骤都是不遗余力,踏实做好。不一样的是对自己的苛刻至极:每一颗小苗之间平均距离多远仿佛精确到毫米、每一窝土坑放几粒种子仿佛精确到逢撒必数、播种成行的庄稼仿佛拿尺子比划过精确到绝对顺直......在极具画面感的描述下,我仿佛看到在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着土布对襟褂、穿粗似水桶裤子、腰间斜插手工旱烟袋、脖中搭拉着已被汗水浸湿的毛巾的爷爷,在烈日下勤劳劳作着,无怨无悔。我想:也正是因为爷爷那透着质朴的勤劳品质,当步入中年,他当之无愧的被评选上湖北省劳动模范。

如今,爷爷已走过人生的八十几个春夏秋冬,年龄的增长使他不能再在自己爱的深沉的土地上继续劳作,但是每每提起耕种,爷爷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不会抱怨艰苦时代的心酸与汗水而是频频点头心满意足的回忆着因为勤劳带来的满足,嘴里更是滔滔不绝种植培优的经验,显得精气神十足。讲完耕作他也不忘告诫我:“勤劳是人之根本,只要双手肯付出,就饿不到肚子,幸福都是靠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而懒惰是万恶之源,人一日懒散成习惯,定会自食苦果。”是啊!爷爷用勤劳的双手不仅解决了全家人“吃”的问题,更是为我们后代营造了底蕴深厚的家风。

勤恳的人无悔

想想自己,我步入工作岗位、进入审计系统已经接近两年,因为深受“勤”之家风的吹拂,耳濡目染,我怀揣“勤恳工作”的初心从未动摇。初来乍到时,审计有关的术语、案例等等所有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崭新的,我心中有过焦躁有过迷茫,但是从未中断过勤恳面对工作的心态,做到多向前辈学习,多向同事请教,戒敷衍了事,遇事多细心多问一个为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能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面对一个审计项目时不再迷茫,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思路,面对审计疑点时,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而也正是因为有勤恳工作的初心,工作中的收获和启示也越来越多,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我越发感觉到,由爷爷一辈的勤劳传承到现在自己的勤恳,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骨子里。

如果我是小苗,家风便是孕育我成长的苗圃。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家风一代代传承,我不断成长到足够优秀,从而拥抱着属于自己美好的未来。

篇四

家是一个人永远的港湾,也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在这里长大,在这里认识世界,在这里感受爱与被爱。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的家里就有这样一个宝,一个我非常敬重和爱护的老人,她就是我的姥姥。

因为爸妈工作忙,我从小跟着姥姥长大,因此从下就跟姥姥很亲。姥姥不但养育我长大,更在一点一滴中教会了做人的道理。姥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勤劳,在我的记忆中,从小到大,姥姥总是闲不住,洗衣做饭、收拾家务自不用说,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正是因为姥姥的勤劳,家里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我看在眼里,更记在了心里,发誓也要做一个姥姥这样的人。上大学的时候,忽然从紧张的高中生活步入宽松的环境,一时间我有所懈怠,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成绩的下滑,这时我想到了姥姥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偷懒,只有勤快了以后的日子才能轻松。”从那以后,我在学习上再也不敢放松一点儿,最终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大学生活。步入工作岗位后,姥姥经常在电话里教育我,“工作中一定要勤,不能懒,要主动,你得追着去赶工作,不能让工作在后面追着你跑,虽然你现在的工作姥姥没接触过,但是我知道只要做到一个‘勤’字,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听到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说出这番话,我对姥姥再次刮目相看,以前总以为现在社会进步这么快,姥姥的那些观念早已成为了老古董,但是今天这番话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我也有如醍醐灌顶一般,明白了以后的路应该怎样走。

姥姥就是这样,她用最平实的语言不断向我讲述着最重要的行为准则,现在这个接力棒落在了我的手里,这样优良的家风我一定也会传承下去。

好家风,伴成长!

篇五

近期我站与**养护工区合作组织开展了以家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进站区活动,活动环节细致感人,包括我站代表张玉珍、于洋及工区代表李新演讲、以我站职工与工区职工说出自己的家风为主题的小视频、诗歌朗诵和演唱歌曲等,让我深受感触。我们的家是千千万万个小家,大家的家是由小家汇集成的大家。我们只是平凡家庭中的一员,各自代表着每一份家庭的期盼和希望,而家风就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像信念一样支撑着我们做一名中国人。

从古至今,家风传承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历代都有名门大家留下家风家训。《朱子家训》中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中有“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曾国藩诫子书》中则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这些古训从方方面面教导了子孙后代做人的道理,要节俭,爱惜粮食,珍惜他人劳作付出的贡献,从而懂得每个人的不易,善待他人。要多读书,尊重师长,学习礼仪,宽以待人,不仅为自己的小家在思想上开阔自己,更要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要学会独处,时刻自省,修身养性。这些道理一代代传承下来,家家户户也就有了自己的那份家风。

我的家风,从我的启蒙时期就已经开始印刻在我的脑海里。父母尽心尽力孝敬老人,对待我们关爱而有耐心,时时刻刻以自己为榜样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将从父母长辈那里继承的朴实道理也传承给我的孩子。在工作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人,谨慎待人。

淳朴的家风,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暖和坚定,这正是来自我们的自身最深刻的感受,家风就是沉淀的岁月,家风就是沉淀的美好。

篇六

看完电影《血样年华》,又一遍接一遍地重读《红色家书》中王孝锡烈士写给父母亲的诀别信,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王孝锡那刑场上慷慨赴死眉不皱的英勇画面屡屡浮现我的眼前。这是1928年12月29日夜,王孝锡在临刑前写给父母亲的一封家书。在预感敌人要杀害自己后,他视死如归,向狱吏要来笔墨,以诗代信的方式,怀着一颗感恩的孝心,从容地给父母亲写下了这封诀别信。并请看守将写好的家书送给同乡,请其转交父母,走完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王孝锡生于甘肃省宁县太昌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学生时代的王孝锡阅读《新青年》《向导》等大量革命刊物,结识了刘含初、魏野畴等共产党人。“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积极投入到反对黑暗统治和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去,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王孝锡回到家乡,与任鼎昌、王晓时等人成立青年社,在甘肃陇东地区播撒革命的火种。

1927年3月,经刘伯坚、邓小平等人推荐,王孝锡、胡廷珍等人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兰州工作。他整顿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党务,加强省党部的进步力量,建立中共兰州特别支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新民主主义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西北的地方党组织遭受重创,革命处于低潮阶段。王孝锡意志坚定,回到家乡宁县成立中共邠(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支部。王孝锡任支部书记,组织领导革命群众在陕甘地区坚持斗争,宣传进步思想,组织革命活动,开展武装斗争。

王孝锡在宁县组织的革命活动,引起当地反动当局的极大不安,对革命活动进行血腥镇压。1928年11月26日,王孝锡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反动当局一次次酷刑审讯,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对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进行驳斥。他严守党的机密,坚贞不屈,视死如归。4天后,王孝锡在赋诗“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中从容就义。就义时,王孝锡年仅25岁。

“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由家书的起笔可以看出,在狱中,临刑前,王孝锡的心情是复杂的,也预感到留在人世的时间不多。此刻,他的心中十分想念远方的父母,想念家中的妻儿。但是作为一名革命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宁愿把自己的鲜血洒遍这片多情的土地,洒在这地北天南,盼望着能够“驭飞云,驾慧船,直达日月边。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他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把共产党人为国捐躯、为民赴难的满腔热血洒遍这多彩神州大地。

“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在正义凛然的背后,浸透着烈士的满腔柔情和家国情怀,让共产党人的初心、人格、理想、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共产党人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着父母妻儿,也有着七情六欲。为了革命理想,为了劳苦大众得解放,他们抛妻离子,走上革命道路,“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儿去也,莫牵连!”家书读到最后,让人潸然泪下。对父母亲的孝心,对家人的爱心,他眷念人间,他怀念亲人,特别是风烛残年的父母。但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肩上的责任,他心中的追求,任何力量都不能移我心、不堪动我情。

诵读这封诀别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即将走上刑场的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和家国情怀;
诵读这封诀别信,让共产党人那伟大的追求和崇高的使命有了光亮和温度;
诵读这封诀别信,把共产党人真切动人的家国情怀融入这字里行间,让信仰散发璀璨光芒,让共产党人的亲情和孝心散发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芬芳。

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忘记过去,可能会迷失方向;
不忘初心,方能砥砺前行。读红色家书,要切身感受革命先烈的坚贞决绝,就要传承对党忠诚的革命信念,淬炼对党无限忠诚的政治本色。要坚定理想追求,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总书记为我们绘制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的现实。

篇七

如果说人生好比大海上的航船,那么家就是遮风避雨的港湾,希望的自然是温馨与安宁和谐与美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情感归宿。

孟子曾说:天下之本为国,国之本为家,家之本为身,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家是心灵的港湾,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心中占有分量最重的,我爱家更要维护好家。

《和美家庭》一书中从重家风、扬美德,重家教、育子孙,管好家、理好财,闻书香、阅快乐,低碳让生活更绿色、智慧让生活更美好,等六个方面,结合感人故事,生动讲述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家庭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说过,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一个家庭只有变得和睦,生活才会越来越好,事事才会顺利兴旺。

在当今社会,家庭和谐美满显得更为重要,家是遮风避雨的港湾,家是婚姻、血缘、收养关系的社会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尊重、宽容、珍惜、应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相互陪伴、相互进步、多忍让少计较,多宽容别人相信别人,一切困难会迎刃而解共同像美好幸福和谐家庭前进、前进、继续前进。

读《和美家庭》,一书让我受益匪浅,为了家庭和美,家庭教育方式更科学,让生活充满情趣,让家庭更幸福,我们应该好好爱家,好好护家,好好经营家,全面提升家庭生活品质,让幸福感从一个个家庭洋溢出来,让清新的正能量在我们身边荡漾。

篇八

家风,伴随着一代代人,启迪着一代代人,也影响着一代代人。那么,何为家风?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之中的风气,家庭与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作风,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每个家庭都有独有的家风,每个家庭对成员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我认为家风乃是传家宝,代代相传。

我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家风承载着一个人的家庭素养,生活中常听到有人赞许“这人真有素质,这孩子家教好”也恰恰证实了妈妈常常跟我说的没错,一个人的美不是只看外表的魅力,更关键的是要有内涵和修养,从内而外的散发出给人一种有家教、有教养、有素质的美,是为人的周到。

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礼仪乃与人交往之本。老爱幼,幼敬老,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我爷爷奶奶岁数大了,就像找个安静的生活环境,以前我和他们顶嘴时,我会不耐烦他们,有时候甚至和爷爷奶奶大声吵闹,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这时候爸爸妈妈会严厉的批评我,无论什么事情,无论我做的对与错,和长辈说话都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在孝敬老人上,爸爸妈妈是我一直学习的榜样。父母做的榜样,是我改变的力量。

前天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5个孩子4人考入清华北大,延安一家庭获奖30万。母亲每天挑担走羊肠小道卖苹果,节衣缩食只为让孩子有书念;
兄弟姐妹在书山之上你追我赶,更有大志向聚首名校。耕读传家,可见家风学风不因处于乡野而失色,反而更添彩。是对家风的进一步诠释,勉励了众多子女,润物无声的影响了人们的心灵,所以,作为中华儿女,更应该传承家风,继承优秀品质。

家风之美,代代相传,父母的言传身教伴随着我成长,这些积累的健康家风早已融入了我的生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传承家风之美。

篇九

良好的家风是我们创造美好世界的第一步,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走向。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传承的根本,它像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般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好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而在我家,也有这么一股家风。

我的祖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虽然没有明令家风家训,却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言传身教,形成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为我们日后生活指引方向。还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还健在,爸爸妈妈下地干农活,奶奶在家照看年幼的我们和做饭,每次做好饭,吃饭时盛的第一碗饭永远是爷爷的,先动筷子夹菜的也是爷爷,只有爷爷吃完第一口了,我们这些晚辈才能动筷子开始吃,这种习惯一直到爷爷奶奶去世。之后在奶奶的影响下,妈妈也是如此,每次吃饭先动筷子的永远是爸爸,然后才是晚辈。如果爸爸有事儿回来晚了,不管等到几点都要等爸爸到家才开饭。

在我的眼中这便是我的家风,家风不是高亢激昂的口号,也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是长辈们的言传身教。现如今,我已为人母,作为家长我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响着我的孩子们。因此,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诲代代相传,推进家庭的和睦,推进社会的发展,推进中国……

篇十

那天去看望爸爸妈妈,陪着爸爸看了一期综艺访谈节目《谢谢了,我的家》深深地触动了我。节目以访谈为基本节目形态,邀请形形色色的嘉宾在节目中讲述真实的家庭故事,折射华人群体的心灵世界,用“家”这个最能触动人心的文化标签,让家风走心、暖心。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家,因为那里,有自己最爱的亲人。家像锅汤,有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会喝出不同味道。家也是温暖的地方,是可以供人遮风挡雨的地方。看了几期《谢谢了,我的家》所有人回归家的背景,每个家庭之间的故事不一样,但让人感到亲切。我会好奇一个人为什么成为现在的样子,家起到了什么作用,有怎么样的精神dna遗传......面对这些为什么的时候,我非常期待听他们的故事。

家牵系着的不仅是血脉,更是那沉甸甸的情谊,一代代文化的传承。我家是个大家庭,我爸爸兄弟两个,还有四个姑姑。虽然爷爷奶奶都不在了。但记忆中逢年过节我们一大家子人都会聚在一起,到现在也是这样。我们这一辈人也在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的熏染下快乐的长大,如今我们这一辈兄弟姐妹都已成年,也有了下一代,依然亲如亲兄妹。增广贤文中言: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这种仁爱大义在我家会世代传承下去。家里的生活是最平常却又真实的,家中的回忆是最简单却又温暖的,就像汪朗在央视节目里说的,“自己打小忘不了的一句话,还挺俗的,就是父亲汪曾祺穿着一小跨栏背心,站在阳台上,不管不顾地冲着整个楼道,对他妹妹喊‘回家吃饭’。”家对于我来说就是永远嫌弃你胖,又怕你瘦的地方。妈妈不止一次的说过:“你看我闺女还是胖些好看!”下一次吃饭,他问:“怎么吃的这么少?”我回答:“减肥呀!”妈的回答:“减什么肥!!!”在妈妈的眼中,你永远是不需要减肥的。

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女儿生来与爸爸亲近,妈妈跟我说过,小时候因为太忙,把我送去姥姥家,住一晚上老爸就去接回来,说还是自己看着放心。长大还是如此,不仅对我,对我的孩子更是疼爱有加。而我愧对他们的就是陪伴的太少了。

家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是一个人所有美好记忆的重要背景。每一个小家是那个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而“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只有当一个个小家呈现出和善美好的风气,我们的国家才可能展现出和谐安定的面貌。

篇十一

我们家不是什么大家族,爸妈都是农民子弟,世代务农,并没有什么成文的家风家训。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朴素的真理在他们的身上熠熠发光。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记得从小就被妈妈和奶奶告诫,要食不言,寝不语;
吃饭时筷子不能在菜碗里乱翻:喝汤时不要发出声音;
开饭时得等长辈到了才能动筷子;
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女孩子要笑不露齿,吃饭时不能敲碗等等,琐碎到恨不能把你严丝合缝的塞进一只盒子里。那时是深深不能理解的,明明岔开腿坐很舒服好不好!吃饭时吧嗒两下嘴又不是死罪!……现在却开始深深的感谢,不论是在什么样的场合,良好的教养都不足为过。它可能不会为你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但却能让你满溢自信、尊严和优越感。

父母亲文化程度并不高,可是他们身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精神深深地教育着我们。记忆里,父亲总是陪伴在我和我弟弟的身边,成长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他从未缺席过。因为爸妈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做啥小本生意,所以家里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是种田,种水稻和种莲子。学生时代的暑假基本上是在剥莲子中度过,两个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总是会长一个又一个的水泡,坐久了肩膀也总是会有一阵又一阵的酸痛。为此,我抱怨过无数次,别的小孩在悠闲地啃着冰棒、看着电视、愉快玩耍的时候,我却要提起几大桶饲料喂猪,忍受一阵一阵的恶臭清理猪圈,还要因为剥莲子耽误很多的睡眠,年少不懂事甚至埋怨过父母,为啥我们一家子总是过得比别人累。长大后,当我的学费由几百到几千到上万的时候,仿佛在那一刻突然懂得了爸妈的操劳。爸妈每次给我学费都是以现金的形式,也会让我去感受那一沓钱的厚度,钱拿在手上的那一刻眼前浮现的全是他们晒得黝黑的皮肤,还有被汗水一次又一次浸湿的背影。再到后来,当我看到家里楼房面目一新,爸爸还给家里添置了一辆车,家里日子越过越好时,我更是明白了家里的这一切都是他们辛勤劳动出来的成果。他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
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
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个家庭的家训、家风也许都不一样,但都是先辈的生活经验浓缩而成,是这个家庭的文化传统,都值得每一个家庭成员吸收、传承,并在未来的生活中,努力地践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