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一年级秋天的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运用加一加、生活中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秋、会”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
会写“了”“子”等2个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认识并学习标注自然段。

4.结合插图、视频及生活中的体验,初步了解秋天的特点,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产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学习重难点 1.多种方法随文分散识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大自然里找秋天。

预设一:黄叶图 师:对,变黄的树叶告诉我们秋天来啦! 对,秋天来了,树叶穿上了黄颜色的衣裳。

预设二:果园丰收图 师:秋天里,我们可以吃到好多丰收的水果。

预设三:大雁南飞 师:天气凉了,一群群大雁飞往南方过冬。

2. 老师也去找秋天了,看看我找的秋天吧。

配乐出示课件:
1、 校园里,梧桐的叶子变黄了,秋风一吹,一片片叶子从树上慢慢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2、天气凉了,同学们穿上了秋季的校服。

3、我们校园上方的天空,那么高那么蓝。

4、我们校园里的柿子树结果子了,一个个小柿子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

孩子们,秋天真的来到我们身边了。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秋天,请同学与老师一起写课题。

秋:强调“秋”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禾苗的“禾”加火把的“火”就是“秋”。

齐读课题。 (给秋组词)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54页,自己出声朗读课文,这可是咱们第一次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读正确,谁要是一字不错地读下来,谁就是最棒的。

【教师提醒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不要等别人。】 2、教师范读:耳朵听老师读,眼睛看课本,注意刚才是不是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

3.同桌互读,请同学来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同桌读不准的字音,你就帮帮他。

4、“一”字变调 (1)在这段话里还有个调皮的字宝宝。看看他是谁? (2)为什么说他调皮呀? (3)对,调皮的“一”遇到不同的字,发不同的音,多调皮啊! (4)那体会着你的发现,读读这些词语。

评:看来调皮的“一”没有难住你们啊! 三、认识自然段 1.认识自然段:同学们,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一个自然段前面都会空两格,就是两个字的位置,下面的每一个自然段开头都空两格。

2.示范标自然段:记住了吗?那我来考考你,这里空两格了,这是第一个自然段,标1。

谁能上台指出第二、三自然段在哪里? 其他同学和他想的一样吗? 3.自己标记:那就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在课本上吧。

小结:今后再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标好自然段。  四、随文识字 感情朗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大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生字变红:气、了、树、也、片)这几个字是要认识的生字,你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哟,指名读。

2.认识树叶及口字旁、木字旁 (1)认识词语树叶 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对,是秋天的树叶。读一读这个词。

(2)认识叶及口字旁 师:看生字单独谁认识?谁知道这个字几部分组成? 师:对,口就是偏旁(板书),我们称他为“口字旁”(大屏幕:“口”变红、口字旁)。

(3)认识树及木字旁 树:树的偏旁谁知道 生:木字旁 师:木字捺变成点,就读作木字旁,好多大树妈妈的名字都有木字旁,木字旁的字与树木有关。

(4)拓展木字旁的生字 师:你都知道哪些树木? 小结:对,刚才你们说的杨树、柳树、松树、梧桐树,桃树,柳树,这些字都是木字旁。

树叶:这些树木都有不同形状的树叶,再读“树叶” 3.情景识词:一片片 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只是一片树叶,在第一自然段里有一个词是说很多很多片,读一读,找找哪个词?读“一片片” 师评价:我好像真的看到了很多叶子落下来。

4.想象画面推动朗读 (1)扫清障碍学生读:生字认识了,谁愿意把这段话再读给大家听? (2)老师范读指导:师范读,老师读的好不好? 是啊,那是因为老师读的时候,眼前有个画面呢(出示落叶图),所以我能读得好。

(3)再看画面,推动朗读:你也看着这样的画面,自己练一练。

(4)学生展示读:(配乐)谁想读给大家听? 评价:你读的不仅准确,你听他读的“一片片”叶子,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叶子落下来的样子。

你看,叶子落得多么轻巧啊!一起读。(配乐) 5.游戏巩固识字 老师把第一自然中6个生字放到了魔方上,我们玩一个识字魔方游戏。

游戏规则:四人一小组,一人抛起魔方,落在桌上后最上的字是什么就读什么。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玩起来吧 反馈检测:玩得真开心,谁愿意和李老师一起玩,老师转魔方,学生读。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写了、子两字。

(1)写好字认真观察很重要,仔细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占格、笔画两方面引导) (2)老师板书 强调:了:弯钩写在竖中线上, 子:横写稍长,左低右高。

(3)生写(4)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