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强化科技创新面临的制约和建议:对科技创新的建议

当前强化科技创新面临的制约和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创新驱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但我区创新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创新要素缺乏。全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仅3家,与经济社会的结合度不高。2016年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为23.06人年/万人,仅排在全市第11位。二是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全区虽建有各类技术创新机构101个,但大部分未开展技术研发活动。266家规上企业中有专利的仅34家,占比仅12.78%,七分之一都不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2项/万人,仅排全市第12位。三是企业创新活力不够。2016年底,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仅35家,无新三板、重庆科技创新板挂牌科技企业,更无境内外上市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1.63%,全市排第23位。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少,合作不够深入,技术交易不活跃。四是创新联动机制不畅。具有产业、企业相关管理职能的部门间联动配合不够,管理职能分散弱化,政策各行其政,有限的财政扶持资金分散到多部门多渠道配置,造成政策分散、财力分散、项目分散、管理分散的状况。
二、对策建议
对我区而言,工业强区靠企业,企业发展靠科技。工业强区必须要注入科技创新的源生动力,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特色突出的幸福XX必须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促进技术、资本、创新生态协同发展。
(一)聚资源,解决要素缺乏的问题。树立招商引资必须招智、引技的招商理念,要把新型研发机构作为集聚创新要素、整合跨界资源、支撑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等方式,加快引进法人化研发机构这个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持太极集团、华晨鑫源等重点企业加快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树立聚人才就是聚资源的发展理念,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技术、人才、项目合作,借“他山之石”助我区发展。
(二)搭平台,解决基础薄弱的问题。一是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页岩气公司、太极集团、华晨鑫源、榨菜集团、华峰化工、万达薄板、伟柯斯等龙头企业打造7个旗舰型的科技研发平台,推动重庆页岩气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力争重庆中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平台成为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实施梯次培养计划,在新兴领域、战略性产业、潜力型企业中,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和壮大科技创新平台群体。二是打造XX区科技创新中心。以XX新城区为创新主战场,依托金渠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构建技术研发云平台、科技服务云平台和产业孵化云平台三大板块,辅以人才公寓和标准化厂房构,引进入驻技术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入孵企业,初步形成XX区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架。
(三)强主体,解决创新活力不够的问题。一是培育科技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按照“创新、聚集、领办、孵化、培育、生成”的科技型企业发展路径,着力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高技术性企业、以“瞪羚企业”为重点的高成长性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二是提升高新技术水平。围绕我区6+6的产业布局,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关键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和成果推广应用,开发规模化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引导传统产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支持新兴产业开展引领性、前沿性的技术研发。三是推进知识产权提质增效。开展知识产权“入园进企”行动,引导重点产业、企业开展专利分析和技术导航,推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质押贷款、担保融资、转让入股等运营机制建设。四是创建市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XX工业园区为载体,从产业基础、创新能力、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发展环境等方面,整体推进全域高新,力争XX工业园区创建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产城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互融并进。
(四)促协调,解决联动机制不畅的问题。一是设立产业引导专项。对具有产业、企业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创新经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支配,集中有限的财力,重点对我区产业发展具有牵动力的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倾斜,向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强、产学研结合好、节能减排优的创新项目倾斜。二是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引导企业、科研单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完善直接支持、事后补助、间接支持等政府引导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推动组建XX区科技金融集团,发挥重庆市OTC等资本市场作用,初步构建参与主体丰富、资本属性多元、专业人才聚集的创业投融资体系。发挥创业投资种子基金作用,推动筹建天使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畅通创新创业者从种子期到初创期到成长期的科技金融引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