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XX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为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根据《XX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和2015—2020年规划纲要》、《XX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XX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二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着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卫生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改善,在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卫生人员26026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155人,管理人员790人,工勤人员1957人,其它技术人员1124人,分别占全市卫生人员总数的85.12%、3.03%、7.51%、4.31%。与“十五”期末相比,全市卫生人员增加7155人,增长率为37.91%,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6056人,增长率为37.61%。  

——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593人,平均每千人医生数2.19人;
注册护士7772人,平均每千人护士数1.7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人数分别比2005年增加0.34人和0.64人。医护比例有所改善,达到了1:0.81。卫生人才在专业类别、学科分布、学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不断改善,更趋合理。  

——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785人,中级职称5834人,初级职称14536人,分别占卫技人员总数的8.05%、26.33%和65.61%。现有XX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人员5名,XX市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10名,市级以上专业技术重点人才63人,XX市名医(名中医)20人,高级专家1785人,硕博士57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6.48%。  

——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创建省、市级医学重点(扶植、龙头)学科66个,培养市级以上专业技术重点人才63人,建立了5个院士工作站,人才培养的平台得到进一步发展。“十二五”省、市级医药卫生科技计划立项276项、获奖220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12项,连续多年位列全省11个地市前茅。到2015年,全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健全、中西医并重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尽管全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改革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千人卫技人员数、千人医生数、千人护士数等指标纵向比较有较大提升,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缺乏,尤其是卫生领军人才,全市尚无卫生部或XX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XX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等高端卫生人才;
城乡基层卫生人才仍然相对短缺,山区和边远农村卫生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现象比较突出;
卫生人才专业结构比例不够平衡,医护比例、中西医专业人员比例不尽合理,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
人才管理服务相对滞后,人才建设投入不足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真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要求,突出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四个环节,以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大力推进卫生人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努力实现卫生人才全面发展,为加快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卫生人才工作要紧紧围绕卫生工作中心,积极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把促进卫生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卫生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调整结构,优化配置。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优化卫生人才的资源配置,调整和优化卫生人才的专业结构,促进卫生人才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总量、质量、结构、分布更趋合理。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人才发展观,以卫生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为主题,突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卫生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  

——创新机制,营造环境。卫生人才工作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营造促进各类卫生人才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创造有利于卫生人才发展的新机制,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  

(三)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建立一支规模适宜、素质良好、结构合理、分布均衡,与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相协调,能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卫生人才队伍;
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加快我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卫生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到2020年,全市卫生人员总数达到3.4万人,卫技人员数达到2.9万人,执业(助理)医师人数达到1.15万人,注册护士总数达到1.08万人。  

——卫生人才结构和分布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60 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45人;
每千城乡居民拥有社区医生0.75人以上;
全市卫技高级职称达到3300人;
各类卫生人才均衡发展,城乡卫生人才分布更加合理。  

——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到2020年,全市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引进、培养硕士及以上高层次卫生人员500人;
在卫生系统的卫技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5%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三、主要任务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按照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全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十三五”期间,全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以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核心,以“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我市“英才集聚工程”为抓手,以重点学科建设、XX市与XX大学合作平台等为载体,做好高层次卫生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医学高端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将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与重点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相结合,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载体作用,新增2—3个院士工作站、5个以上省级医学(扶植)重点学科。鼓励高层次人才参加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对获得国家级和部省级科技攻关计划或领衔省、市、局级重大攻关项目,根据有关规定优先给予相应匹配资金和项目经费。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有关规定,积极引进国(境)外高层次卫生人才来XX工作。拓宽高层次人才培训、交流渠道。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高层次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院校或医院研修深造,开展科研合作等。       

(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设一支以全科医生为重点,数量适宜、素质优良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基层卫技人员数和全科医生数达到13—15人/万人和3—6人/万人。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业。加强城乡基层卫生人员在职在岗培训。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5年全员岗位培训一次。认真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努力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整体素质。继续推动“ 万名 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大对基层卫生人员帮扶力度。到2020年, 全科 医师数量明显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抓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服务技能和执业水平,到2020年,全市乡村医生基本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逐步纳入国家《执业医师法》的管理轨道。  

(三)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各级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切实加强各类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和卫生应急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科学合理核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鼓励吸引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努力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到2020年,市级公共卫生机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 80%以上;
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 85%以上;
新进人员须为本科以上学历。加强基层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以“名院、名科、名医”建设为平台,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大力实施中医药人才队伍“三培”工程,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切实加强中医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争取培养3-5名省级、国家级名中医,新培养和引进50名中医药相关专业硕士以上人员。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统筹加强城乡基层中医药人才和技术骨干培养,开展中医类 全科 医师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和乡村医生中医知识培训,保证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中医人员,每个站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五)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护士条例》,全面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医学院校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动态调整护理人员的招生数量,加大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健全护士准入制度,做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要严格国家有关规定标准配备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护士在卫技人员中的比例。要利用政策导向,改善护士的地位和待遇,稳定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队伍。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和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专科护士培训、准入和管理规范,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六)加强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医疗卫生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卫生行业特点的管理人员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深化卫生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和完善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定期举办卫生管理研修班开展卫生管理岗位培训,提高卫生管理人才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逐步建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到2020年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领导普遍进行一次岗位培训。通过规范卫生管理人员的培养、选任、使用、考核等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的医疗卫生管理人才队伍。  

(七)全面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现代医学模式发展趋势,统筹兼顾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强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医疗康复、老年护理、特需服务等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促进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四、重点项目  

(一)医学领军人才培养项目  

依托XX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XX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工程的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医学高端领军人才,不断提升全市医学科学水平,在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各专业领域培养20名学术领军人才和首席专家,并优先考虑课题申报及经费资助,为加快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持。  

(二)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医学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不断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市建成20个左右的医学领先学科,30个左右的特色专科,使之成为危重疑难疾病诊疗和疾病防治技术指导基地、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地,实用技术成果的引进推广基地。发挥优势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载体作用,培养造就一批引领本专业学术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带动科技进步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可以优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优先推荐为我省有关专家候选人。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XX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健 全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 强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为住院医师培训创造良好环境。规 范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完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考核和保障措施,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过渡为临床医师培养的必经阶段,全面提 高临床 医师的专业技能素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条件。  

(四) 全科 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XXXX〕23号)规定,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大力加 强全科 医师的培养培训,推行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5+3”的培养模式,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要切实加 强全科 医师的继续教育,完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全科医生使用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守门人作用。  

(五)“大学生村医”培养项目  

根据省卫生厅的部署,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医”项目,鼓励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出台大学生村医招聘、引进、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制定大学生村医进修学习、职称晋升、收入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村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逐步达到村村有大学生,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实施定向免费培养农村社区医生工作。完善有关的政策规定,加大对定向招生的资助力度,培养一批能胜任农村社区全科医生岗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社区实用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针对全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十三五”期间,主要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着力加强卫技人员的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  

建立健全医学终身教育制度,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卫生和教育资源,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培训质量和学分授予的监督管理,保证培训质量。卫技人员每年必须完成规定的学分,继续医学教育与卫生技术人员考核、聘任、晋升、执业再注册等人才管理制度相结合,加大管理力度。切实加强对全科医生、临床实用型、复合型卫生人才的培养。完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社区药学和社区预防保健等专业岗位培训制度。  

(二)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为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创业提供必要条件  

畅通引进卫生高层次人才的“绿色通道”,大力引进省重点学科带头人或省级一流人才。按照卫生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加大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优先安排学科带头人出国考察进修或攻读硕博士等。通过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凝聚一批高层次学术技术队伍。做好各类高层次人才工程的选拔工作,通过切实可行的定人定向培养措施,使他们成为医学领域的拔尖人才。优先安排卫生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和经费,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卫生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创业提供必要条件。  

(三)认真落实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政策和措施,不断优化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招聘充实一批、柔性流动支持一批、在岗培训提升一批、保障待遇稳定一批”的“四个一批”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卫技人员的整体素质。鼓励和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优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历结构,进入乡镇街道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的医学学历。现有医护人员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资格的,要坚决给予转岗和分流。  

(四)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的用人制度机制  

不断深化医疗卫生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卫生人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人才公平竞争和绩效评价机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科学考核、合同管理。完善卫生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建立以工作业绩为核心,以品德、知识、能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卫生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严格卫生行业技术人员准入,认真贯彻执行执业医师考试及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准入规定,从源头上提高卫生人才队伍基本素质。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逐 步建立 医师多点执业制度。  

(五)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  

坚持按劳分配、优绩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完善卫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绩效工资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工作质量、数量和服务满意度,注重向优秀人才和高科技含量、高风险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落实基层农村卫生人才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倾斜政策。对部分紧缺或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批准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  

(六)加大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为卫生人才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完善人才建设投入机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逐步加大人才建设的经费投入,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经费占单位支出的比重。重点支持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的实施。完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协调使用机制,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人才经费,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努力提高人才资金的使用绩效。  

(七)大力表彰奖励卫生系统的先进模范,充分发挥社会荣誉的激励作用  

建立完善多层次卫生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荣誉的激励作用。定期开展XX市卫生先进工作者、XX名医、XX名中医和优秀护士等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和奖励卫生系统的先进、模范人物,充分发挥社会荣誉和物质奖励的激励作用,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先进典型和学习榜样。  

六、加强领导和组织实施  

(一)广泛宣传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努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充分认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广泛宣传实施卫生人才规划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主要做法和成效,形成有利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优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切实加强对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各级卫生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编制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卫生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制定并落实加强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把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三)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强卫生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等督促落实机制,及时掌握卫生人才资源动态。定期卫生人才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做好对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工作,确保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各项任务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