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四篇】扶贫工作事迹材料

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四篇   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先进事迹材料四篇   篇一   **,男,汉族,1985年12月20日出生,中共党员,2009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县**镇扶贫工作站站长。

  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从20**年7月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他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县“1+17”、“1+16+5”和“1+18+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政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扎实努力工作,**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镇**现代设施农业园区作为全省基层党建助推精准扶贫现场观摩会、全省组织系统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场观摩会、全市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观摩点,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认可。另外,该镇**村在迎接国务院扶贫办考核组考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青海省相关县区扶贫办及部分兄弟县区乡镇的扶贫同仁多次到**镇观摩学习。在20**年全县精准扶贫专项考核中,**镇获得全县扶贫工作专项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牢记职责 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乡镇扶贫工作站作为乡镇开展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承担着指导镇村两级开展扶贫工作的的重要职责。他自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始终牢记职责,坚持深入村社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各村尤其是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先后帮助**村制定了《**村精准扶贫工作规划》、《**村产业发展规划》、《**村产业发展规划》等村级发展规划,同时在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选择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他经常在县扶贫、住建、税务、财政等单位衔接学习业务,并深入村社农户家中,反复调研工作。通过不断衔接、不断走访、不断总结思考,为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同时,他先后参与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镇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贷后管理办法》、《**镇互助资金管理办法》、《**镇产业助推精准扶贫规划》等,为**镇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推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学习 着力加强扶贫干部培训   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有大量的业务工作,只有自身业务素质过硬,能够独挡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谋划全镇扶贫工作。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大数据信息采集及平台建设、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监测、“1+17”政策落实、“853”挂图作业等工作中,他积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上级学、向身边同事学,对相关业务知识始终做到了“一口清”、“一本帐”,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同时,他将指导和培训工作作为推进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20**年后半年全镇累计分阶段分形式召开扶贫业务培训会13次,确保了扶贫各类信息统计、表册填写、版面制作、数据分析、系统录入能够准确无误。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大数据平台建设和“853”挂图作业等工作在全县先行先试,走在了前列,特别在建档立卡工作中以**村为示范,为全省的建档立卡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省“853”脱贫攻坚挂图作业工作中,**镇石家门村作为非贫困村“853”挂图作业的示范村在全县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

  强化自身 努力打造精良扶贫队伍   作为扶贫工作站站长,他在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同时,十分注重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上级部门的指导和要求,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扶贫工作站队伍,并按照“双联帮扶组、计划项目组、统计分析组、宣传教育组、互助资金组”五个小组进行了业务分工,每组确定一名能力突出的干部任组长。同时,从驻村干部中抽调2名成绩突出、能力较强的扶贫专干充实到镇扶贫工作站。利用半年时间,他带出了一支业务精良,勇于吃苦的扶贫干部队伍,为推动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积极建言献策,针对村级扶贫干部工作量大,业务繁多的现状,指导各村配备了至少2名以上专职扶贫干部,确保全镇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真抓实干 切实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他始终坚持把抓落实、干实事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各项制度,以工作的实绩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信赖。工作中他履职尽责,勇于创新,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上,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的工作流程,坚持以“村民小组提名→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和“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提出了“五关五实”工作法,即严把入户核查、民主评议、村两委审议、公示公告、动态纠错“五关”,做到家庭收入核算、家庭情况核查、致贫原因分析、数据统计分析、识别扶贫对象“五实”。在扶贫对象退出中,力求做到三个认可,即:贫困户认可、帮扶干部认可,村两委认可。20**年该镇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XXX户6XXX人,经验收,全镇20**年脱贫XXX户1XXX人,贫困面下降到XX.X%,**村已实现整村脱贫,贫困面下降到XX.X%。与此同时,他积极配合双联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科技服务队以及社会帮扶力量等,整合各类资源,为**镇脱贫攻坚贡献力量,使该镇在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能力素质提升、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和发展,脱贫攻坚呈现出了良好的工作局面。

  篇二   **,男,****县人,生于1984年4月,中共党员,现任**镇扶贫工作站站长。任职半年多来,该同志严格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开展全镇精准扶贫工作。在单位上,他认真研究精准扶贫政策;
下乡入户时,他深入了解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探索践行农村扶贫工作新思路新途径,使**镇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立足镇情实际,深入研究“理思路”   **同志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后,为了快速转变角色,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学习成了最有效的途径。白天下乡回来,他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时而摘抄、时而打印,不到半个月时间,有关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和经验竟然积累了厚厚的五、六本,而且每一本都被他翻看的破旧不堪。

  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提出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为了实现“精准”他在认真研读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知识政策,将惠民政策“吃准”的同时,更多的精力则用于下乡调研。

  **同志深刻地认识到,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就要发挥全体扶贫干部的力量,集合所有扶贫力量。他与镇主要领导协商后,带领全镇干部,深入XXX个村社,对农村产业现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发展愿望、主要致贫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调查摸底。贫困户的道路、住房、用水、用电、教育、医疗、富民产业……解决贫困户在发展富民产业方面的资金、技术、产销等问题……从扶贫对象、扶贫方式、致贫原因、农户需求等方面摸清底数,“找准”思路、“精准”施策。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努力,能人引领带动发展和培育富民产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成了该镇扶贫的两大主动力;
“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的扶贫模式也在该镇全面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年,该镇贫困人口由6XXX人减至4XXX人,贫困面下降到XX.X%。

  立足本职工作,勤于研究“精指导”   作为一名基层扶贫站站长,**同志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性部署和延展性规划的重要性。在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和录入省上精准扶贫大数据工作中,他通过对照流程、结合实际、悉心研究,按照时间节点,制作出了《**镇“853”挂图作业分解图》和《**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点》,为全镇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确定了路线图。

  在具体工作中,**特别看重让每一个帮扶干部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急先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他将上级政策和该镇实际结合,对驻村干部进行精细化指导,让每位干部把政策吃透把准,更好更准确地开展工作。

  **村是一个地处山坪交界处的行政村,村民收入一直难以有较大提升。该村村主任龚志荣致富不忘家乡,组建了**省**现代农庄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1万余亩荒山进行农业开发。看到这一点,**意识到要将工作方法从“指导”改变到“服务”。政策、技术、人脉和信息……只要是有利于能人引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息,他都积极搜集提供。

  现在,该合作社已经吸纳220余群众务工并优先选拔贫困户进农庄务工。农庄通过与村民协商种养殖项目建成后以承包,转让等形式经营,经营收益用于合作社贫困户分红,并已于20**年9月中旬将前期收益以每户1XX元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能人引领   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为了干好扶贫工作,**同志毫无怨言地贡献着自己青春和力量。同事常常和他开玩笑说,你头上的头发本来就少,这个扶贫站站长当下来,估计就秃了。扶贫工作是艰辛的,而基层扶贫站站长更是艰辛。这种艰辛在同事的玩笑中体现的淋漓精致。

  立足工作实际,创新发展“求实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认为,“鱼”和“渔”是以往大水漫灌扶贫模式和现在精准滴灌扶贫模式最本质的区别。他认为,只有抓好富民增收产业,才能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穷困境。

  该镇全镇1XXX户6XXX名扶贫对象,大到一个村发展什么产业,小到一户人如何通过富民产业脱贫致富,这是精准扶贫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他通过逐村研究、统筹资源,实现了扶贫措施精准到村到户。

  20**年,该镇**村实施精准扶贫钢架大棚建设示范项目,但由于贫困户地块面积小达不到集中连片项目要求,致使该项目搁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积极与项目主管部门衔接,按照**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了调整,并第一时间带领干部深入农户,引导和动员贫困户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经过入户动员,共搭建钢架大棚256座,户均补助1XX元,目前每座钢架大棚为贫困户年均增收4XX元左右。

  在**身上,像这样为贫困群众培育扶贫产业而奔波的事迹还有很多。**村通过**园区集中流转土地,通过项目补贴和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双层钢架大棚92座;
大庄村大力发展肉羊养殖,依托财政厅帮扶的XXX万元现代肉羊养殖项目,采取分散养殖和寄养相结合,每户发放2只基础母羊的办法,对有圈舍、有能力的群众由企业每户发放基础母羊2只,对没圈舍、没能力的群众将2只羊寄养给企业,企业年底每户分红XX元。同时,依托整体村推进项目,实施好万元的养殖项目,重点向贫困户倾斜,通过公开采购,给贫困户每户5只羊,其他户每户3只羊。

  电商,是精准扶贫中崛起的新力量。意识到这一点的**,马上将电商和农产品产销问题以及产业培育联系了起来。他根据**县商务局安排,在全镇实施“一镇三村”电子商务平台项目,让村民们慢慢“触电”。

  但是项目的推进在具体实施中却遇到多数农民不会操作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又将所有的帮扶干部召集在一起,通过商量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人包一点,一点育一人,不熟不脱钩”的工作方式,让群众从简单的网上代购农资产品、家电、日用品开始,再到通过网络将农特产品、民俗工艺品销售,逐渐掌握电商的运作。

  对很多贫困群众而言,资金是发展产业的拦路虎。所以,**同志尤为重视发放精准扶贫贷款的工作。在确保精准发放贷款的同时,对那些对还贷有顾虑的农户,他抽调业务能力强的扶贫干部入户动员。在他的积极动员下,XXX个村成立富民产业合作社,帮助有发展意愿和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得到资金支持,为XXX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4XXX万元,进一步扶持贫困户发展各项产业,从而实现脱贫。

  自从担任了扶贫站站长的职务,他就没有好好休息过一个周末。不是下乡调研,就是研究政策;
不是为协调扶贫工作四处奔波,就是解决农户实际问题……。但从来没听到他叫苦或者抱怨。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够全心全意为群众脱贫致富贡献力量,正是在这个“扶贫站长”岗位上最大的意义和快乐所在!   篇三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他始终坚持为农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自20**年7月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推动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入调查研究 谋化扶贫思路   他刻苦钻研精准扶贫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别制定适合全镇各村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深入各村逐村开展调查研究,对各村情况分别进行排摸,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逐一找出制约发展的短板,在帮扶措施上因村因户而异,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通过逐村排摸,全镇基本情况、经济发展、贫困状况、脱贫愿望等情况已了如指掌,对全镇1XXX户、6XXX人贫困人口,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指导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优化产业结构 拓展增收渠道   他根据全镇土地结构和川区、半山区、山区的地理差异状况,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并把劳动力技能培训这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劳务输出把劳动力培训的成果及时转化为贫困户家庭收入。他针对**等川区村交通便利、中药材种植加工发展历史悠久的特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以往的“种植-贩运”模式为“种植-加工-贩运”模式,大力扶持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贩运。目前,全镇家庭式中药材饮片加工模式在全乡川区村得到全面推广,正在逐步向半山区、山区延伸。家庭式中药材饮片“种植-加工-贩运”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使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了贫困户脱贫主要渠道。目前,**等村建成了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长廊,在大坪等村建成1500亩以当归、黄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000亩以上。

  他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推动富康村建成新型塑料大棚120座,新建8亩联动式日光温室一座,在八娘村新建退耕还林塑料大棚90座,带动贫困户XXX户从事蔬菜种植。草畜产业方面,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投资XXX万元在**等3个村建成暖棚圈舍294座,引进基础母羊1270只;投资XXX万元在**两村实施暖棚养猪户XXX户,引进籽猪330头;
先后投资建成了富康村园区肉牛场、奶牛场和养鸡场,**村洮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团结村永安养羊专业合作社,在**村建成养殖小区2个,在长青村建成林小养鸡小区。在他的组织实施下,通过草畜项目带动贫困户400多户从事养殖。

  近两年全镇七八月份降雨量集中,传统马铃薯种子抗病毒传播能力差,导致晚疫病频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他根据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积极帮助群众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邀请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培训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脱毒马铃薯良种,及时协调发放晚疫病防治药品,有效防治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增加了群众收入,贫困户脱贫有了可靠保障。同时,他还在唐家川、八娘村建成了马铃薯良种生产基地各800亩,推动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以上。

  为了将劳动力培训这项帮扶措施与全镇劳务输出人数多、输出时间长的特点相结合,有效增加家庭收入,他和业务人员、驻村干部一道深入各村对贫困户中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一进行登记,分类梳理,建立档案,做到培训对象摸底准确。他先后邀请劳务办、科技局、农牧局、卫计局等单位对前期摸底的XXX名贫困户培训了劳务知识、电子商务、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技术,并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颁发证书,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劳动技能。20**年劳务输出6500多人,预计劳务收入在XX.X亿元以上。同时为了增强培训效果,他还将县直各部门讲解的重点内容录像刻碟,在每一个贫困村组织群众进行观看学习,为广大贫困户脱贫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精准落实扶贫政策 筑牢精准扶贫基础   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力协助镇党委、镇政府落实省市县一揽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分村分户列出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在项目落实上保质保量。20**年配合完成**至青山15.5公里通畅公路建设和24条46.5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唐家川、**两个村集中安置点道路建设等项目。完成了**等防洪堤坝建设工程,配合水务局实施北部饮水工程。完成 2XXX户灾后重建工程,完成2XXX户群众的房屋维修加固工程,群众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在资金使用上精准到户。他组织镇扶贫工作站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大力宣传精准扶贫贷款政策,督促镇村干部深入贫困户认真调查摸底,使所有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精准扶贫贷款政策。20**年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发放方面,通过企业带动型XXX户、1XXX万元,自我发展型XXX户、1XXX万元。他经常与县扶贫办积极衔接,最大限度争取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在结扎等XXX个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将大部分有自身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到协会中来,通过互助资金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贫困户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他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经常为全镇精准扶贫工作谋思路、创出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篇四   进入3月,位于大山深处的**省**县**村,寒意还没有退去,但村民们的心早早就火热了起来。眼下,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平整山坡上的土地,准备建光伏电站。

  “跟着张书记‘有肉吃’。”兴奋写在村民**的脸上。**口中的“张书记”正是从北京来到**村进行扶贫工作的“80后”女干部**。

  三面环山的**村,曾经写满了“远古”“落后”和“闭塞”,全村1XXX人中扶贫对象就占到1XXX人。

  2013年以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村破茧而出,迎来崭新的面貌。但由于自然资源极其有限、交通条件不便利,**村尚未整体脱贫。

  2015年8月,在北京一国家机关工作的**暂别繁华的都市和办公室生活,挂职**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我来的时候大部分村民已脱贫,所以我更关注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告诉记者,帮助老百姓从“输血”扶贫走向“造血”扶贫是她的梦想。

  **如是说,如是做。**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考虑到未来整村脱贫后,国家给予的扶贫资金会有所减少,结合自己过去的项目运营经验,她提出因地制宜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村日照时间长,可以进行光伏扶贫。”   恰逢**省有这个项目,**说干就干,成功为**村争取来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她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占地10亩左右,可持续运行15到20年,发电后并入电网出售。

  “按照国家2015年的补贴政策,**村每发1度电,国家就补贴0.XX元,上网电价是0.XX元,两项之和让村里每度电收入0.XX元,这样每年就可以给村里带来XXX万元左右的收入。”   “我希望用这笔收入的80%扶持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们发展生产养殖、种植等生产项目,而不是一味的进行金钱上的补助。”**说,余下20%将用于村里基础设施的维护。

  “日光能挣钱”这一想法一提出,村民便乐开了花,“天暖和了,我们就干起来,让项目尽早落地。”**村党支部书记**说。

  **的“思路宽、想法多、眼光远”让当地村干部佩服不已。“城里来的干部就是不一样。”**说,“工作起来很攒劲。”   看到**村不少村民发展肉羊养殖,**专门找到一家北京的网络直销公司,希望他们可以从今年起销售**村生产的羊肉。按照她的预想,不久的将来,村里的养殖业就能实现“订单养殖”。

  “她适应能力很强,给村里带来了新鲜血液,也让我们明白,脱贫以后要干的事还很多。”**感慨地说。

  **坦言,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她更多的是从决策者的层面考虑问题,往往会忽略扶贫政策落地之后的效果。而在**大半年琐碎而忙碌的工作中,她深刻体会到基层的真正需要,“提升‘造血’能力才是彻底脱贫的‘法宝’。”   她告诉记者,在任期内,她打算认真的梳理国家扶贫政策如何落实到村,如何更有效地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和致富。“只要这里还需要我,我就继续坚守下去,当好‘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