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XX保护建设的几点思考】医共体建设现状

 关于XX古城保护建设的几点思考
 
 
        凤凰古城、平遥古城、太原古城是近年来古城保护、建设、发展工作做得非常有特色的三座古城。2016年12月,我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陪同市委书记、市长考察了这三座古城。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现存古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被列为“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2009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笔架山公园、熊希龄故居、陈宝箴故居、沈从文故居、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万寿宫等著名景区。凤凰古城从清道光二十年至光绪元年,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孕育了民国总理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学大师陈寅恪等各界名人。
        凤凰县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紧紧围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主线,突出抓好古城景区扩容提质、乡村休闲度假游建设、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等工作,文化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新局面。2015全年凤凰县共接待中外游客1200.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23亿元,分别增长25.5%和27.48%。门票收入达3.13亿元,同比增长71.9%。一是不断打造旅游精品。全面启动古城风景名胜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古迹恢复建设、乡村游精品景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型综合体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优化旅游环境。着力打造停车场及游客服务中心为集散中心,多个游客服务次中心和服务点为支撑的游客组织服务体系,实现旅游管理服务科学化、精细化。三是抓好推介。围绕“中国最美小城”的城乡旅游品牌,精心编制中长期旅游营销计划,办好苗族“四月八”跳花节、第五届中国凤凰苗族银饰服饰节、中国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等节庆活动;
整合直效广告、营销活动、网络平台、公共关系等各种营销方式,建立媒体长期合作战略伙伴,构建立体的营销网络,推介好精品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商品、民俗风情文化等旅游产品;
充分发挥古城公司、乡村游公司等旅游骨干企业市场的主体作用,重点对京、津、冀等凤凰主要客源城市和高铁沿线城市进行针对性营销,不断扩展国内旅游市场份额。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境内文物古迹之多,价值之高,内容之丰富,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
        平遥县瞄准国际旅游城市目标,不断厚植优势,深挖潜力,实现旅游上档升级。2015年,古城接待游客835万人次,门票收入1.38亿元,综合收入93亿元。一是突出遗产保护,传承古城文化魂。加大各级文保单位保护力度,对古城内传统民居、重要街区实施挂牌建档、保护修缮,出重拳整治私拆乱建行为,确保古城内的一砖一瓦、每个传统建筑、每条历史街巷都体现出古城原汁原味的文化元素。二是突出管理创新,提升旅游美誉度。重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全面强化旅行社、导游及景点的管理。抓好票务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大力整治各种旅游乱象,打造与世界文化遗产品牌相匹配的美誉度,巩固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三是突出引资上项,丰富旅游新业态。定位游客消费趋向,集聚优势资源,引进新型业态,打造游客夜间休闲、消费场所,切实让游客留得住、住得下。积极推动中青旅特色文化小镇和上海复星太阳马戏团等项目,打造全市文化发展新地标,丰富古城旅游“过夜游”业态。四是突出客源拓展,发展周边短途游。借助独特的品牌、区位和交通优势,展开精准营销,打开周边游客市场。定位游客休闲需求,着力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点、线、面统筹推进的全域旅游发展架构,推动旅游由单一景区游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五是突出文化引领,夯实发展硬功夫。全方位挖掘、整合、弘扬古城文化,着力发展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微电影节、创意市集、文化培训、金融论坛为代表的演艺、节庆、会展、培训产业,着力壮大、特色手工艺产业,成功举办平遥中国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梨花旅游节、采摘节,彰显国际旅游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
        现存的古太原县城,位于今太原市晋源区,创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至今已有640年历史。基本保存了明、清太原县城的建筑特色。2012年,太原市开始对明太原县城进行复兴工作。核心保护范围以明太原县城十字街和四周城墙为主要骨架,历史建筑相对集中的十字街西北的北后街、东横街和西南的仓巷周边地区,面积约34.47万平方米。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2011年,明太原县城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太原市以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为目标,坚持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建设并重,大力提升“唐风晋韵·清凉太原”城市品牌形象,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规范市场秩序,全市旅游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15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21.01万人次、增长4.68%,旅游外汇收入8059.54万美元、增长5.13%;
接待国内游客4891.47万人次、增长17.12%,国内旅游收入583.34亿元、增长17.77%;
实现旅游总收入588.35亿元。
        三个古城保护建设展示的共同特点,一是古城所在地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
二是宣传很到位。都注重唱响文化品牌,挖掘内涵,提升文化旅游软实力,坚持举办节庆活动加强推介。三是注重产业策划、发展。
        与凤凰古城、平遥古城、太原古城一样,XX古城历史厚重,文化底蕴丰富。但在文化旅游开发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规划编制相对滞后,不同程度影响到古城保护建设工作的推进。二是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古城保护建设规划不相符合。三是居民安置进度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四是古城保护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地、规划、住建、环保等相关繁杂的手续办理,受行业法律法规的限制,手续办理不能实现“一站式”服务,各项手续办理持续时间长、协调难度大。五是资金筹措难。旅游收入还很低。古城保护建设社会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六是XX古城保护建设缺乏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融资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清归德府城既是XX的,也是全省的,更是全国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全世界的。她承载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厚望,承载着全市900万人民群众的期待。作为XX古城所在地XX区,要以省委书记谢伏瞻调研古城时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书记王战营、市长张建慧多次调研指导时提出的要求,强化历史责任,提高思想认识,站在全国全世界的高度,科学地认识古城、定位古城,大干苦干,克难攻坚,切实把XX古城保护好、建设好和发展好,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一是加强科学规划。坚持修复性保护和发展的总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XX古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坚持规划先行,与国内历史建筑设计顶尖院所合作,尽快编制完成《XX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做好整体风貌控制。二是深挖文化底蕴。以街巷、胡同等为机理,以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文保单位、古树名木等为骨干,以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为重要本体,以府衙、文庙、城隍庙、“八大家七大户”等历史建筑遗存为重要历史文化元素,在上级文物单位的批准指导下,加快城墙加固修复和城湖开挖,加快修复93条历史街巷(胡同),加快修复与恢复归德十二坊、文庙、府衙、察院、胃儿胡同等历史遗迹遗存景点,加快修缮与恢复以八大家七大户为代表的历史遗存建筑,高标准高质量挖掘再现XX古城整体文化底蕴。组织专业人员查阅历史资料、搜集民间资料,对各类传统文化渊源等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挖掘符合遗存遗迹、古树名木等的历史典故,编纂反映历史人物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三是加快重点工程修复性建设。2017年要完成城墙修复加固工程,环内城一周马道街,中山南北大街,中山大街、中山东街、小隅首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完成小隅首东街西街道路修复、归德驿馆修建工程,美人胡同一期工程、城隍庙中轴线工程以及部分历史文物景点的修缮等;
2018年要完成城湖开挖,文庙、府衙、察院、城隍庙、胃儿胡同等反应古城重要历史文化建筑的修复与恢复,93条历史街巷(胡同)修复,以七大家八大户为代表的历史遗存建筑的修缮与恢复;
2019年要完成环湖道路、环湖绿带及景观建设,古城内居民、商业以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归德十二坊恢复,确保10月1日开放XX古城。四是合理布局业态。依托火文化、商文化、建筑文化、姓氏文化、红色文化等,植入不同类型、主题突出的业态,形成具有XX古城特色的主题街区。注重旅游业态的体验性、参与性,着力引入特色美食、餐饮休闲、主题客栈、酒文化体验等体验性商业业态。构建业态类型丰富、档次不一,集餐饮、购物、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消费体验场所。充分利用街道上的空间环境,通过景观、趣味性路面铺装、街头表演等打造多元化的人气磁场。五是提升推介力度。结合“六城”创建,举全区之力,努力把XX古城打造成5A级景区。通过网络媒体、公交视频广告、楼宇广告、活动造势(各种节会、论坛等)、高速公路广告、户外LED广告、电视台和报媒等平台对XX古城景区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造势,强力提升影响力,叫响“华商之源·通达XX”品牌,力争早日实现把XX古城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作者系中共XX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