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转型提质 [高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从经济学上来考量,人类社会发展史实质上是一个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不断演化转型升级的历史。回顾过去,人类能够战胜其他动物,在地球上取得统治地位,依靠的是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的转型升级;
人类社会能够取得今天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成果,依靠的是从人力、畜力时代到蒸汽机时代,再到电器化时代的转型。展望未来,人类要破解当前地球上资源环境的制约,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仍然必须依靠生产工具、组织方式不断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转型升级是一个始终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相随的过程。  一、转型升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宝贵经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无论是生物进化、人类的生存发展,还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无不遵循着这个法则。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发展上历次经济中心的变迁。从公元前3世纪到17世纪,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奠定了中国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从17世纪到19世纪,蒸汽器的出现,大工业的兴起,世界经济中心向欧洲转移;
20世纪,伴随着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中心转向美国。这一次次经济中心的转移,都是原经济中心的观念、思维、发展方式出现了问题,没有跟上当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结果造成地区影响力的衰减,甚至出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淋淋的教训。  综观人类经济发展史,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从狩猎时代到农耕时代,再到工业时代,已经有无数国家、民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都在演绎着“适者生存”这个自然法则。在这个自然淘汰的过程中生存下来的无不是在生产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速度上占领了先机,实现了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层次提升。特别是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时空距离,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更是将以往的“大鱼吃小鱼”时代转向“快鱼吃慢鱼”时代,如果我们不主动求新、求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然会落伍。  二、转型升级是提高国家、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从本质上来讲,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最终取决于经济实力。那么,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应该如何衡量呢?我想主要应该包括两项,即地区生产总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GDP;
还有经济发展质量,也就是产业层次。而在这两项中,我认为产业层次的权重应该远高于GDP。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世界各国的竞争看,战争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但大家回想一下,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的那一年,大清帝国的GDP是世界的33%,而号称日不落世界帝国的英国GDP只占世界5%,碰撞的结果大家都知道,33%输了。即便到1894年,大清国的GDP仍然是日本的9倍,但与1/9碰撞的结果是台湾被割让出去了。1937年,也就是全面抗战的那一年,中国的GDP仍达到日本的3倍,但我们的抗战打了八年。如果不是1945年前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放两颗原子弹,我们的抗战可能还要延续更长时间。单从经济上来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我国18-19世纪GDP总量虽大,但其构成却是茶叶、蚕丝、瓷器、土产等农副产品;
英国、日本GDP总量虽小,但其构成却是钢铁、蒸汽器等工业产品。所以,与其说是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不如说经济发展质量,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决定一个国家影响力更为恰当。  从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看,无论是上海从18世纪中叶的小县城到19世纪初拥有两万余家工厂的全国第一工业城市、远东第一金融中心;
还是深圳从上世纪70年代的滨海渔村到今天的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
还有苏州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鱼米之乡到现在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第一产业的32倍,成为县域经济全国第一。无不是因为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影响力的迅速提升。  三、转型升级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简称“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经济是基础。没有一个健康持续平稳发展的经济作为支撑,“中国梦”就是空中楼阁。面对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创新能力不强,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复杂经济环境,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必须立足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环保加强的经济发展方式,将经济发展动力更多地转向依靠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地依靠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低碳绿色经济推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永续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强的物质基础。  四、转型升级是化解发展中问题的现实方法  我们都知道,去年山西经济出问题了。问题表现在哪里?我们一同看一下山西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除了港、澳、台外其余32个省(市、自治区)中的排名。GDP增长4.9%,比全国平均水平7.4%低2.5个百分点,排名倒数第一;
工业增加值增幅3%,比全国平均水平8.3%低5.3个百分点,排名倒数第二;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比全国平均水平9.9%低2.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5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比全国平均水平15.7%低4.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7位。  王儒林书记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调研考察时,对山西当前的形势作出一个清晰的判断,说山西面临着“政治上、经济上、生态环境上、民生上”四方面的“立体性困扰”。政治上,出现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经济上,产业结构“一煤独大”,煤价大幅下跌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效益呈现出“断崖式”下滑,卖一吨煤的利润买不到一瓶饮料,一些煤矿企业亏不起也停不起,生死两难。生态环境上,由于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采,特别是开采后修复治理不到位,使我们山西这个原本在全国就是生态脆弱区的省份付出了巨大代价。民生上,采煤造成地表塌陷,地下水破坏,农田无法耕种、房屋出现裂缝、人畜饮水困难。四个方面困扰,后三个根源相同,不管是一煤独大,还是环境破坏和民生艰难,其根源都在于经济发展方式出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经济的转型升级。  我们高平就是山西的一个缩影,这四个困扰在我们高平都不同程度存在,有些甚至还很严重。比如,我们对比一下主要经济指标。2014年,我们高平GDP增幅-0.7%,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5.6个百分点,增速排名晋城市六县(市、区)倒数第一;
工业增加值增幅3.1%,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倒数第一;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排名倒数第二;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8.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3个百分点,排名倒数第一。我们的煤炭支柱产业,2014年,卖一吨煤利润还不仅仅是买不到一瓶饮料,而是规模煤矿企业卖一吨煤平均亏损16.5元。2015年前三季度,吨煤亏损进一步上升到31元。这些问题,不仅仅只影响我们高平现在的发展和形象问题,还直接影响高平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经济社会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唯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