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社区党建引领助三产融合乡村振兴|

 城关社区党建引领助三产融合乡村振兴

 目录

  TOC \o "1-3" \h \z \u 高原特色农业打开致富大门

  1

  三产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3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华宁县宁州街道城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从破解失地居民的创业就业抓起,盘活集体经济,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社区呈现党建强、产业旺、社区兴。昔日基础较为薄弱的城边村,俨然驶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高原特色农业打开致富大门

 “这种食用菌几天可以出菇?”“需要给菌包定期翻身吗?”“降温的方法是知道了,温度低的时候如何升温呢?”……近日,城关社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迎来了一个考察团,考察人员边拍照边向食用菌种植培训班的老师和基地社员请教经验。从技术到管理再到销售,来自农业大学的教授耐心地回答着学员们的各种问题,使考察人员听得十分清楚。人工栽培食用菌特色高效农业,是城关社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尝试。

 在农村向新型城镇化社区转型的关键时期,为解决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城关社区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经过考察,社区党总支认为种植食用菌占地面积少,市场前景好,符合社区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实际。2019年10月,社区领导班子带头成立了泉味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群众”的产业发展模式。

 “党员骨干有责任冲锋在前,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示范带动作用。”合作社股东宋继祥介绍,社区的党员带头出资入股,开启了合作社联合发展之路。成立之初,由于当地农户对合作社的认识不足,入社的积极性不高。合作社管理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宣传合作社的优势及食用菌的发展前景。党员干部站出来,民心也聚了起来,首批共有20多户农户申请入社。

 种植过程中,合作社不定期联系食用菌专家授课、指导种植,同时进行统一菌种购入、统一组织菌包装袋,降低种植风险,提高产量、提升品质。食用菌出菇后,合作社在渠道上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保障农户收益稳定。

 半年多时间,合作社规模得到扩大,现有占地2亩的食用菌温室标准大棚4个、羊肚菌标准化大棚基地12亩。合作社发展模式为农户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预计可实现以菌类为主的农产品年产量500吨以上、产值420余万元,社员人均收入将增长10万元。

 三产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走进华宁太春食品作坊,记者看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道工序,生产出一块块洁白精美的沙糕。

 太春食品生产传统食品已有30多年历史,所制作出的沙琪玛、麻花、沙糕等产品在当地小有名气。2007年,公司因管理不善倒闭,负责人宋承春被迫外出打工。

 “宋承春可是我们社区的致富能手,这样的人才必须留住,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于是,城关社区党总支书记何永辉把身为党员的宋承春找了回来,融入社区干部队伍,并鼓励他再次创业。2009年,太春食品重新走向市场。

 今年,太春食品迎来了发展机遇。“我们计划入驻乡土人才创业园,新建三条生产线,让我们的产品能够走出去。”宋承春告诉记者,家庭作坊式生产有一定制约性,产品不能进超市,难以获得长足发展。进驻创业园后,他将着力打造品牌,把太春的产品销至全国各地。

 宋承春口中的乡土人才创业园规划面积300亩,园区位于城关社区华盖山,与碗窑村接壤。

 如何壮大集体经济,破解失地居民创业就业难题,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城关社区给出的答案是:规划建设乡土人才创业园,打造体验、生产、加工、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农民手造创业园,为社区居民创业提供平台。

 “我们现在所处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规划为现代农业展示区,那边是华宁陶民间手造加工区,以及传统食品加工区……”站在乡土人才创业园规划展板前,何永辉向记者介绍,“创业园将推动华宁陶文化、传统食品、盆景园艺、民间根雕、现代农业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想把创业园打造成一个田园观光旅游体验点,不断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与一产、二产有机融合起来。”一幅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蓝图逐渐勾画出来。

 在何永辉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乡土人才创业园区所在位置的部分土地目前已被平整,施工建设在即。“到年底你们再来,这里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何永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