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下的自主教育】国学文化教育

浅谈国学文化下的自主教育 一、国学与自主教育内在宗旨相同 国学特别是儒学提出了“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价值主张,三者在逻辑是递进关系。《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见修身是齐家、治国起点,内圣是外王的基础。即儒家学说认为人生要想有所成就乃至实现高远理想,必须从自我修炼开始。

无独有偶,我们宜昌天问学校提出的自主教育理念“人人自由发奋、人人自由发挥、人人自主发展”也是着眼于根植人的自我修炼。该理念的提出者高正华校长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过“纵观古今中外,凡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士,没有一个不是自我发奋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自主发展的人,培养自主发展的人是教育的根本大法”。

因此,无需辨识,就能体味出二者在内在宗旨上是相同的:重视“自我塑造”,提倡“向内看”,认为人实现终生成就关键在于其内驱力的获得。

二、三个国学问题引申出的自主教育基本原则 国学关于“我”有三个基本问题:1、最初的“我”是什么?我是如何受到环境影响的?2、“我”如何影响别人?3、“我”如何对待自己?对这三个问题答案的探索,我认为可以借鉴引申出自主教育的几项基本原则。

最初的”我“是什么?国学不同学派有不同主张,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王阳明主张“无善无恶”。不管主张什么,他们都认为人的本性天生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不同是受到环境的影响。那么“我”是如何受到环境影响的?国学这方面的有影响的案例是孟母的“择邻处”,是耳闻目染。由此引申出的自主教育的第一个原则是“体验”。具体说你让学生体验到什么,他就可能拥有什么。对此我稍微展开一论述一下,好的体验我认为有三要素:1、场景2、情感3、共鸣。以授课为例:有没有提供学习相关知识的的场景,是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还是在恐惧中学习,有没有交流互动,形成共鸣?运用这一原则,可以避免很多问题。譬如每当教师情绪失控,要严厉斥责学生时,他要想:此刻学生体验到了什么?他即将拥有什么?这样一想,老师就心态平和多了。

“我”如何影响别人?国学的案例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强调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由此引申出来的自主教育的第二个原则是“榜样引领”。“身教甚于言行领导”、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榜样就在身边,要在学生中树立大量有真实事例支撑的各种各样的榜样,激励大家共同奋斗。

“我”如何对待自己”?国学的答案是“吾一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除恶务尽”。由此引申出来的自主教育第三个原则是“反思”。只有持之以恒的对自己身上的“毛病”进行不断的铲除,同时学习别人的优点,我们才能走向“圣人”。天问初中学生成长记录设计的反思板块,可谓这方面的实操典范。

三、国学文化提供的自主教育课程资源 由传统国学的“孝”、“礼”“乐”“书”可开发出相应的自主教育课程。

“孝”的基础是“身体发体,受之父母,不敢有损”。由此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健康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安全教育包括安全常识、安全规则、安全行为等。值得一提的视力健康教育与近视防止应当花大气力开发出相应的课程。

“礼”在国学上是讲礼仪规则,应对得体。由此开发的课程资源是礼貌文明教育,规则意识教育等。

“乐”在国学上指乐器演奏。由此开发的课程资源是音乐艺术教育,提倡快乐学习。

“书”国学原指“尚书”,按照现代字面意思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是阅读课,书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