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村情概况 **村村情概况

**村村情概况 **村是**乡非重点贫困村,位于**乡西部,距乡政府2.5公里,全村共有16个村民组992户3358人,耕地5890亩,林地2150亩,村两委班子6人,党员62人,党小组6个。经济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近年来,依托脱贫攻坚政策,我村积极引进小河湾现代农业项目,逐渐形成了以小河湾现代农业开发为龙头,麒麟西瓜种植、葡萄种植、白鹅养殖、小龙虾养殖、肉牛养殖、生猪养殖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73人,已脱贫95户352人(含稳定脱贫1户3人),其中,2015年脱贫16户83人,2016年脱贫6户29人,2017年脱贫21户74人,2018年脱贫46户152人,2019年脱贫6户18人,未脱贫户9户21人,贫困发生率0.63%。边缘户1户9人,脱监测户1户4人,老人户6户7人。

一、致贫原因分析 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373人,因病致贫66户225人,户占比63.5%,因残致贫16户61人,户占比15.4%,因学致贫17户68人,户占比16.3%,因灾致贫5户19人,户占比4.8%。

二、 帮扶措施注重成效 近年来,我村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和“五条途径”的要求,落实“四个不摘”,坚持因户施策、一户多策,科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注重脱贫质量的提高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的激发,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我村实际采取以下措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1、就业增收方面:一是鼓励外出就业和县内自主就业。鼓励有意愿的人员外出就业,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村目前在北京、郑州、江浙一带形成了近千人的外出务工队伍,其中贫困户县外就业90人,通过健康证明外出、本地就近就业已返岗82人,受疫情影响未返岗8人,主要从事建筑、餐饮、废品回收等行业,人均月增收四千余元。县内自主就业44人。二是积极开发村级公益岗位,目前**村有劳动力在家人员从事公益岗位人员48人,人均月增收300元左右。

2、住房保障方面:2016年以来,贫困户实施危房重建31户(16年2户、17年7户、18年22户),户容户貌整治17户;
非贫困户实施危房重建18户,户容户貌整治4户,随子女入住5户;
实施卫生厕所改造200户。

3、基础设施方面:2016年以来,共计硬化村组道路22公里、修渠3000米、清淤大塘5口、修建文化广场1000余平米、建公租房4套、变压器增容3台(已完工1台、正在施工2台)、按照路灯20盏,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4、医疗保障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合,并享受人均减免30元,五保户财政代缴合作医疗,家庭签约全覆盖。慢性病门诊办理129人,每人每月最高可报销360元。

5、教育保障方面:贫困家庭的学生按照家补助标准享受补助,2019年秋季,享受学期教育补贴16人,义务教育寄宿补贴63人,高中教育补贴12人,雨露计划补贴11人,省定营改计划7人。

6、社会保障方面:**村现有低保122户131人(A类低保9人,B类低保122人),五保户22户27人,残疾户62户67人。其中低保贫困户50户192人,低保特困供养户2户5人,五保贫困户14户20人。

7、产业扶贫方面:生猪寄养20户,户均年收益300元;
守业带贫35户,户均年收益500元;
豫南黑猪养殖18户,收入1000元。

8、金融扶贫方面:入股分红46户,年收益3000元;
凯丰带贫4户,年收益3000元;
世纪商会带贫5户,年收益3000元;
小额信贷10户5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