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金字塔(第二课时)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金字塔

黄崖洞九年制学校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 课题 20.金字塔 主备人 张俊杰 课时 2 辅备人 【学习目标】 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步了解非连续文本的特点;
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关键】 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两篇短文,了解金字塔的样子,并获取信息大胆推测,交流对金字塔的新认识。

【课前预设】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借助插图,对比阅读文本,并结合非连续文本的特点自主阅读,课内课外获取信息,交流对金字塔的了解。

学习流程(第二课时) 【课上生成】 【自主学习】 一、自主阅读《金字塔夕照》,体会作者情感。

1.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①思考:短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学法提示:引导学生顺着短文“由远及近”的表达顺序,思考作者在这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中看到了什么,“望着这人间的奇迹” 时想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想象画面,感受金字塔的壮观美景,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二、自主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体会作者情感。

1.集中注意力,快速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完成表格。

小标题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表达方式 获取信息 推测 表达方式 获取信息 推测 地标指示图 文字说明 立体图 地图 文字说明 照片 批注 批注 泡泡 2.思考:围绕“不可思议”从各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金字塔,并大胆、合理推论。

3.总结对胡夫金字塔的新认识,以及非连续文本的特点。

【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非连续文本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①地标指示图:“开罗郊外”地标指示图点明了胡夫金字塔的大致位置;

②立体图:呈现塔高和塔基边长,并配以文字说明;

③文字:罗列了胡夫金字塔的重量、塔基面积和体积;
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年代、规模、建造工艺等;
描述尼罗河泛滥的情况,古埃及在科学、造船、建筑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尼罗河上游的采石信息;

④地图:呈现胡夫金字塔附近的地貌;

⑤照片:表现古埃及在雕塑、绘画、数学等方面的成就;

⑥批注:针对文本内容提出的六个问题,前四个问题是由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引发的疑问,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后两个问题是由文本内容引发的思考,引导学生获取文本信息,合理推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2.合作探究非连续文本的特点。

比对两篇短文,引导学生认识两篇短文最主要的交际功能差异:《金字塔夕照》侧重帮助读者通过语句想象画面,直接体会对事物的情感;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侧重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明细的信息。

【展示交流】 交流自己对胡夫金字塔产生的新认识:
1.阅读两篇短文 2.认识角度:地理位置、景观外形、建造历史、不可思议之处…… 3.大胆猜想金字塔的建成:引导学生借助由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引发的前四个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如胡夫金字塔的精湛工艺、一些超乎想象的信息、几千年都没被超过的高度…… 4.合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引导学生思考由文本内容引发的后两个问题,获取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测。

说话训练:“从短文提到的____,从中可以推测:____。” ①从短文提到的古埃及人在科学、造船、建筑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从中可以推测: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了很高的建筑技术,完全能够建造金字塔这样宏伟的建筑。

②从短文提到的在尼罗河的上游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址,从中可以推测:古埃及人很可能是利用船只,从尼罗河上游将石材运到下游建造胡夫金字塔的。

【达标检测】 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读《金字塔夕照》,努力读出“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以及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2.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梳理不同的表达方式所获取的不同信息。

①整合图示、文字、数据信息,说一说胡夫金字塔的概貌。

②整合地图、文字描述等信息,说一说尼罗河基本情况、古埃及人的文明成就。

附:板书设计 20.金字塔 壮观 — 不可思议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