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研究:现代服务业加快

2017年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研究课题 赣州加快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研究 中 期 评 估 喻金平课题组 二〇一七年九月 前 言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新增长点。现代信息、互联网、生命科学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引领全球产业加速、跨界融合发展,促使服务业模式和业态日新月异,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国务院在印发“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等国家战略基础上,着力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服务经济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

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既是赣州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也是赣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赣州建设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赣州立足实际,把握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紧抓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机遇,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提出加快打造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

赣州加快打造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赣州新时期肩负的重大使命;
对为全国服务业发展作出有益探索,对促进赣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和地方财政收入、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先分析了世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经验,国内先进地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概括了赣州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基础,以便更为清晰的把握赣州加快打造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和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脉络。其次,本课题分析了当前赣州加快打造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五中心一基地”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五大示范产业(即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最后,本课题从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竞争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服务业水平提升、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大政府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着力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等六方面提出了赣州加快打造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的对策和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赣州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1 1.1 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1 1.2 重点行业发展突出 2 1.3 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4 1.4 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5 1.5 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6 第二章 全球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发展经验 8 2.1 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8 2.2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5 第三章 国内先进地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启示 35 3.1 主要做法与成效 35 3.2 经验启示 44 第四章 赣州加快打造全国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面临的形势 48 4.1 大有作为的新机遇 48 4.2 催人奋进的新挑战 51 第五章 赣州打造全国服务业示范基地的目标 54 5.1 发展定位 54 5.2 发展目标 57 第六章 推进赣州加快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59 6.1 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竞争优势 59 6.2 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服务业水平提升 66 6.3 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71 6.4 加大政府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73 6.5 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 76 6.6 着力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 78 第一章 赣州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2年6月,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赣州建设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在政策层面上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近年来,赣州市把打造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全市“六大攻坚战”之一,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新态势,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为全国服务业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1.1 规模效益持续提升 服务业增长快于全市经济,成为赣州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是服务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37.35亿元,同比增长12.1%。与2015年相比,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40.9%提高到42.7%。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62家,列全省第一,总数达到416家。二是服务业投资持续增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357.92亿元,增长7.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1.6%,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力量。三是服务业税收贡献不断增强。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164.85亿元,同比增长5.4%。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2015年的53.1%提高到55.1%,已成为全市税收的主要来源。

图1-1 赣州服务业增加值及比重 1.2 重点行业发展突出 近年来,赣州市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交通和丰富多样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行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2.1 金融业快速发展 2016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126.65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居全省第一。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13.5%,占GDP比重5.77%。全市直接融资破百亿元大关,达187.27亿元;
全市金融业的存贷款增速均列全省第一。截止2016年底,全省共有传统金融、新金融、类金融等各类金融机构163家,成为赣粤闽湘四省九市中金融机构最多、种类最齐全、金融市场完备、金融总量最大、金融组织体系最健全、金融发展环境最优越的设区市。

1.2.2 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全市共有国家AAAAA级旅游区1处,AAAA级旅游区16处,AAA级旅游区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63个点。

2016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6741.52万人次,同比增长40.41%;
旅游总收入588.88亿元,同比增长49.0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1.66万人次,同比增长23.62%;
旅游外汇收入1.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46%;
接待国内游客6709.86万人次,同比增长40.5%;
国内旅游收入582.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18%。

1.2.3 现代物流业持续发展 2016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150.24亿元,同比增长10.9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达102.15亿元,同比增长3.7%。全市实现货运周转量226.3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1%。全市物流企业总数达2086家,增长50.5%;
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262家,增长263.89%。2016年新增国家标准A级物流企业16家,全市A级物流企业数量达45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1家,A级企业增速和总量均居全省首位。

2017年一季度,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405.37亿元,增长6.4%;
社会物流总费用96.35亿元,同比增长5.5%;
物流业增加值实现40.07亿元,同比增长6.7%。

依托赣州特色支柱产业,积极引导物流业与工矿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南康家具、赣南脐橙、城市配送、钨和稀土物流、商贸物流等七大物流产业集群,目前,南康家具、赣南脐橙物流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农村物流站点建设进展顺利,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站的覆盖率达45%,其中安远县覆盖率100%。赣州被列为全国首批(江西唯一)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

1.2.4 电子商务稳步发展 2014年3月,赣州市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4年11月,宁都、于都县获江西省第一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2015年7月,南康家具市场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5年7月,兴国等14个县(市、区)又获批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实现了除中心城区外的全覆盖。2016年4月,江西光明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获全国“十佳电子商务园区”,成为江西省唯一获此荣誉的电商园区。截止2016年底,全市交易额突破300亿元,达313.5亿元,同比增长41.6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超20万人。

1.3 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小集聚、大均衡”的发展态势。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水平较高,地均产出明显领先其他区域;
远近郊区服务业集聚水平差距不明显,呈现多点支撑、均衡发展局面。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形成了较强的金融、商务、科技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和商贸、文化等生活性服务功能。

以“旅游+”创新发展思维,完成《赣州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赣州旅游产业实力明显增加,旅游配套能力明显增加,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明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的形象初步显现。功能性园区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赣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赣州综合商贸物流园区、赣州开发区的华坚电子商务产业园、综保区慧谷电商产业园、南康光明电商孵化基地等服务业集聚区蓬勃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

1.4 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赣州市对外开放领域全方位拓展,服务业外商投资占全部外商投资的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和各种社会资本的规模逐步扩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批发零售、电子商务等大型企业相继落户赣州。其中,香港已成为赣州市利用外资第一大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海外旅游客源市场,最大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截至2016年底,赣州共设立港资企业2459家,实际利用港资97.71亿美元,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和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均超过七成。

赣州国际港于2016年9月获批成为全国内陆第八个临时对外开放口岸和中国内陆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已成为壮大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赣州铁路口岸”、“中国内陆口岸(江西)国检监管试验区”在赣州港挂牌。两个国家级平台的获批,使得赣州现代服务业的壮大发展拥有了更好的基础、更高的平台。赣州铁路国际集装箱场站获批国家临时对外开放口岸,成为江西对外开放“南大门”。

此外,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医养结合等国家级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服务业各领域开展了全面和系统的改革创新,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1.5 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赣州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建设赣州中心城区配送绿色通道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赣州市农村物流站点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并制定出台了涉及金融、物流、信息消费、健康养老、电子商务、文化和旅游等行业的配套措施。

市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出台了《赣州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赣州市商贸流通发展“十三五”规划》、《赣州市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和配套措施,集中各类资源向服务业倾斜,服务业扶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及旅游、文化、商贸等各领域专项资金作用明显,服务业市场准入继续放宽,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加快,赣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二章 全球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发展经验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地位日益提升,产业结构转换正朝着服务化的方向大步前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这是继工业革命后一次新的产业革命,可以称为“服务革命”。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一个结构转换过程,表现为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随着全球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不断提高,服务业产值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取得了支配性的主导地位,服务业成为引领全球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导力量。

2.1 互联网+时代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当前,互联网正加速对服务业全面渗透。对部分行业,它如和风细雨,通过植入新的基因,使其焕发出蓬勃生机;
对部分行业,则如狂风骤雨,摧枯拉朽,实现颠覆式创新,进而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一言以蔽之,互联网之于服务业,已成为基本要素和重要支撑,产生全方位影响,引发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2.1.1 互联网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1、互联网促进社会化分工,推进新型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 互联网作为一种服务性工具,与产业相结合,将赋予其一定的现代服务业属性。由于其服务跨越时空,为分工协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时机成熟,一个新的行业就会孕育并分离出来。对于第一、第二产业,农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已导致农业、工业与服务业在部分领域的界限不断模糊;
对于第三产业,互联网已催生出大批新兴行业,如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在线租车、在线教育等。在互联网作用下,现代服务业体系变得日益丰富。根据Internetlivestats报道,数字世界再次到达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超过了30亿人大关。

2016年互联网使用稳步增长,近期的趋势表明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30亿,比上年增长9%,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42%。Statista报告指出在全球30亿的用户中,大约四分之三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并且随着数据连接在发展中国家变得更容易,这一比例在稳步增长。

2、互联网向企业主导型转变,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 在过去,我国互联网发展以消费者而不是企业为主导。根据统计,2013年中国的网络零售规模达到2950亿美元,超过美国(2700亿美元);
中小企业运营中互联网的使用率却仅为20%~25%,远低于美国(72%~85%)。如今,这种状况已开始有所转变。截止2016年底,中小企业运营中互联网的使用率已突破90%。在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概念越来越热,企业云服务不断涌现,在互联网驱动下,传统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商业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将获得加速发展。

2.1.2 互联网引发产业组织变革 1、互联网企业掀起跨界竞争,冲击传统服务业企业的行业地位 在过去,电信运营商的垄断地位何其巩固,仅以短信和语音两项业务就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微信”横空出世,立马迫得电信运营商手忙脚乱,昔日优势渐成明日黄花。同样的,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升温,传统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存、贷、汇”等核心业务也面临众筹、人人贷、第三方支付等新型业态的有力竞争。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发挥鲶鱼效应,正全面重塑行业格局。新浪微博、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使“互联网”成为频频见诸报端的热点词,互联网应用得到广泛宣传,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模式快速创新,比特币、互联网理财、网络购物、O2O模式等一度成为社会性事件,这些宣传报道极大地拓宽了非网民认知、了解、接触互联网的渠道,提高非网民的尝试意愿。

图2-1 互联网营销经营规模及趋势预测 2、互联网企业引领平台经济,为中小服务业企业提供了成长空间 在互联网时代,平台是王道,长尾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成功秘诀。即便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也不可能靠单打独斗生存,而是通过开放式的平台聚拢大批的中小创业企业,在助其实现梦想的同时壮大自身力量。例如,腾讯开放了1万API为开发者提供底层技术支持,腾讯云在全国设有超过300个加速节点,接入的开发者增长300%,其开放平台合作伙伴中已经出现10家上市公司。在各种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中小服务业企业必将大量涌现。

图2-2 中国互联网企业上市分布 2.1.3 互联网改变产业资源配置 1、互联网技术催生新的增值服务,改变服务业价值链的价值分布 作为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使企业有机会把价值链上更多的环节转化为新的战略优势。据了解,百度拥有全国最大的消费者行为数据库,基于这些用户行为数据和多维分析工具,百度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定位消费者的地域分布、消费偏好等,从而开辟出全新的收入增长点。如今,通过互联网传输和存储的大数据,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将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驱动众多服务业企业不断加大资源投入。

2、互联网纵向整合资源,打造融三流于一体的全流程服务链 互联网能够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机地融为一体,贯穿从用户需求分析、服务准备到服务改进的整个业务流程,从而提供无缝衔接的消费体验。在这方面,阿里巴巴是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通过构筑电子商务集团、智能物流骨干网、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三大支柱,并以阿里云和大数据平台为支撑,阿里巴巴成功地营造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产业生态。

3、互联网横向整合业务,催生无所不包的全业务运营商 当前,在互联网迅速改造传统行业的推动下,互联网企业掀起新一轮的并购潮,通过大肆并购实现对尽可能多的服务业资源的掌控,多元化经营的趋势十分明显。阿里巴巴陆续并购了中信21世纪、1stdids、高德软件、文化中国、银泰百货、魅族科技、优酷土豆、新加坡邮政、恒大足球俱乐部、UC优视、21世纪经济报道、大麦网等企业,加上之前布局的行业,其业务范围已涉及电商、社交网络、物流、金融、旅游、导航、视频娱乐、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众多领域,将触角伸至服务业的各个角落。

4、互联网向移动端转移,引导服务业企业不断加大移动端的投资 伴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上网已成为常态,有人发出“得移动终端者得天下”的感叹。围绕移动社交、O2O、LBS等,服务业企业正不断加大投资规模,积极布局移动端,开发和推出各类应用,广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包括网络购物、团购、美食、生活资讯、地图、旅行、天气、导航、健康、电影等,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贴身服务。

图2-3 中国移动网民规模及增速 2.1.4 互联网改变产业发展布局 1、互联网促进城乡资源对接,推动服务业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服务业发展也呈现割裂的状态,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但是,伴随着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城乡之间部分服务业的差距开始缩小。根据阿里研究院的分析,农村市场已成为电商行业高速增长的新引擎,农民在家就可购买全国各地的产品;
同时,全国出现了大批“淘宝村”,也满足了城市居民购买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图2-4 2006-2015年城镇和农村网民规模对比 2、互联网助力服务业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一点接入、服务全球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近到只有“一键之遥”,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便利条件。很多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启了“走出去”的新里程。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已在境外的40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涵盖13种语言,搭建起了电子银行的全球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服务。可以认为,互联网扩大了企业的全球竞争版图,将助推服务业加强国际化布局。

2.2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2.2.1 美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 1、美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 美国是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最发达的国家,现代服务业是美国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世界银行的统计分析表明:美国服务业总规模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加速融合”是美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特点的最集中反映。近年来美国运输仓储业、信息服务业、金融及房地产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专业及商务支持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总量接近占美国经济总量的二分之一,在美国服务业总量中所占比例接近四分之三。一些跨国公司的主营业务更多的转向服务业领域。所有这些变化都带动并形成了美国服务业如下的特征。

一是美国现代服务业新兴领域发展迅速。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已经全面渗透到服务业,服务业开始出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集群化方向趋势,高科技、高管理水平、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等已经开始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二是美国现代服务业向大城市集聚的速度加快。纽约等大城市的服务业都占其当地GDP的90%左右。纽约的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接近一半。

三是美国现代服务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建筑设计、金融分析及各类研发性工作等,开始出现成规模地向具有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浪潮。

当然这种转移的本身也说明了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要素禀赋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有些服务贸易中也是有效的。

2、美国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与经验 (1)美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服务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美国在通过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使产业结构成功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演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美国的服务业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政府所有或政府经营的,这一点和我国类似。政府在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制定并实施了以下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一是美国促进服务进出口贸易与国内服务产业发展并重。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服务进出口国。近年来,美国的服务业发展更为迅速,服务业已成为当今美国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庞大的部门。美国的服务贸易领域已涵盖《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所划分的所有行业。美国的服务贸易之所以发展迅速与政府采取向服务产业倾斜的政策从而推动国内服务业发展是分不开的。美国的这一发展服务贸易的过程及相应的实践是符合“贸易要发展产业须先行”的原理的。

二是美国政府重点扶持服务业重点部门。1994年克林顿总统向国会递交的《国家出口战略实施报告》中指出,从美国国内经济和就业增长着眼,政府优先考虑对环保、信息、能源、交通运输、卫生保健及金融等服务业提供大力支持,以增强这些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扩大出口。近年来,美国重点服务出口部门主要是其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旅游、商务与专业技术服务(包括环保、能源等工业服务)、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教育服务、影视娱乐、电信服务等。对重点行业的重点扶持均有专门的机构和具体措施,如对金融服务、旅游业和商务服务,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内部设有专门的办公室专司促进之职。

三是美国政府注重对科技人才的贮备与服务贸易基础理论的研究。美国经过几十年连续的高水平教育投入和人才引进,已经积聚了丰裕的人力资本,拥有一支世界上人数最多、优势最强的科技人才队伍,使美国巩固并持续拥有服务贸易方面的国家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多年来美国学者在服务贸易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研究,取得了许多美国政府迫切想要的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全世界推广。如美国需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市场开放,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美国政府就积极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的成果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反对服务贸易保护主义作了充分的理论和舆论方面的准备,间接甚至直接地促成了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谈判中对服务贸易的概念、范围和贸易形式的界定。可以说服务贸易能逐步纳入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自由化轨道,美国学术界对服务贸易问题的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美国政府与企业通过共同投资密切合作,促进服务出口。美国为了实施服务出口战略导向可以说是不惜血本。为了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美国政府许多重要部门,包括商务部、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财政部、旅游管理局、进出口银行等,都与服务业企业开展密切合作,为其提供有关市场和法规等信息咨询服务,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企业与外商接触,积极服务出口开拓市场、提供贸易机会。

(2)美国发展服务业的经验 经验是对具体政策措施的抽象和概括,美国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可进一步概括升华为下面五个方面的经验。

经验之一是要创造良好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开放环境。美国政府在多边关系领域,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美国在1973年9月开始的东京回合中就着手谋划将服务贸易减让谈判纳入到GATT框架内),最终在1994年达成世界上第一个旨在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美国在服务领域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扫清障碍。在双边关系领域,美国通过政府高层间会晤谈判,打开了发展中国家有巨大潜力的保险、金融、电信服务等市场。

经验之二是要重视人才的利用和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基础理论的研究。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移民输入国,当然,美国的移民政策会保证流入美国的移民大多数是美国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从而使美国能够充分利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最终促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署,把服务贸易纳入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轨道,是离不开美国学者(包括从海外流入美国的学者)对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政策、尤其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与政策研究的贡献的。美国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开拓发展的思路是“理论研究先行,相应实践紧随其后”。

经验之三是政府要制定前瞻性发展计划以引导世界各国对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品的需求。美国通过制定并执行《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引导世界各国对通讯技术的需求;
美国政府十数年以前就成立专家小组对21世纪金融业发展方向进行调研和预测,并据此及时调整国内金融业的发展方向。美国的这种做法既引导并创造了对服务的有效需求,同时也培植了自己有效供给相应服务的能力,美国的这种做法堪称“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完美结合的典范,因此,美国有很多代表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服务部门所具有的优势其实是通过美国政府精心设计而“天生的”,由此看来美国经济在全世界成长为最大、最强也是必然的。

经验之四是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主动利用这种关系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现代经济的发展是靠制造业和服务业来引领的,对于后现代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引领作用就更加突出和重要。从制造业的角度看,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原先依附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服务环节从制造企业中独立出来,形成一大批新型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即制造业企业内部服务外部化成为必然,这样就推动了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具体而言,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生产者服务业所内含的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经验之五是服务业发展应呈现一定的阶段性,且服务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主导部门。美国服务业中各产业部门的作用和贡献并不相同,但总有一定的主导产业在支配服务业运行,主导产业的种类决定了服务业结构的类型和变化规律。就美国而言,服务业的发展及主导产业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之前,服务业的主导部门是个人服务和家庭服务;
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时期,服务业主导产业部门是生产者服务、部分公共服务和个人服务。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取得主导地位的行业排序是批发零售、餐饮和旅馆业;
金融、保险、流通等行业;
广告、咨询等产业服务业和房地产、旅游等个人服务。第三个阶段是信息社会时期,美国信息及相关产业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部门,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业也呈不断增长趋势。服务业主导部门的不断演进是要素禀赋理论在发挥作用,不同国家要依据本国资源禀赋状况来选择不同服务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部门。这其实就是一个美国服务业内部结构高级化的问题。一般而言,服务业内部结构高级化可视为服务业内部的高附加值率、高生产效率、高知识技术密集程度或对国民经济中其他部门有重要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子部门比重的相对提升和地位相对提高的状况。

2.2.2 英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 1、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撑 金融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一个强大原动力。金融业和金融区的发展对大伦敦地区和整个英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牵引作用。伦敦金融城不仅是英国经济的核心,而且在国际金融服务业各个领域处在世界领导地位,具体表现在: (1)伦敦金融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银行贷款来源地之一,跨国贷款占全球总额的19%,居世界之首;
是几乎所有主要国际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办事处、分支机构或总部;
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日交易量占全球的35.8%;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承揽了全球36%业务量的场外衍生金融产品;
国际债券占全球交易量的70%以上。

(2)伦敦金融城吸引了2/3的世界顶级律师事务所,包括200多家外国律师事务所;
聚集了超过1/3的《财富》500强公司的欧洲总部;
集中了近180家外国证券公司,几乎一半的国际股权交易额在这里进行;
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的数量(453家)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的交易所。2016年纽约两大交易所纽交所和纳斯达IPO募资到246亿美元,位列全球主要城市证券交易所IPO募资规模第一。

(3)伦敦金融城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市场。

(4)伦敦金融城是世界领先的国际保险业市场之一,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保费收入总计4500亿英镑。

2、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了英国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弗里德曼将世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归纳为带动城市经济走进产业价值链的前端。创造力会取代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成为城市强劲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作为世界领先的文化创意大国,英国一直以多彩的创意和活跃的创新氛围引领潮流。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2017年7月26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近200万,比上年增长5%,而英国整体劳动力同比增速为1.2%。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增速是英国整体就业增速的四倍。

创意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创意城市的概念。创意城市指一座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功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城市往往建立在强大的社会和文化基础设施之上,它们在创意行业有相对高的就业水平,并且试图通过其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来吸引外来投资。伦敦是创意城市的一个独特的例子,创意产业是伦敦经济的第二大产业。

虽然伦敦仍然是英国创意产业的中心,但最新数据也显示出英国其他区域的创意产业也在快速增长,包括约克郡-亨伯地区(Yorkshire & Humber)的电影和电视行业增长已经超过英国其他地区,2016年增长达40%。在英格兰西北地区,广告和营销行业继续快速增长,同比增幅超过20%,其中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媒体城在这个细分行业中具有全球竞争力。米德兰兹地区在设计和时尚领域的优势继续扩大,拥有一批全球时尚品牌和世界领先的时尚设计高等教育培训机构。在其他DCMS行业,数字行业就业同比增长2.4%,文化部门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8%。

2.2.3 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严重衰退状态,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政府推行的新的产业政策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换代上没有大的效果。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生产使日本出现“主导产业真空”。90年代的困境促进日本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技术化、服务化和国际化,日本捉住了信息产业这根救命稻草。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加深产业结构信息化的程度。日本的信息产业在1994年的增长率已居各行业之首。信息产业已经超过建筑业、运输机械和黑色金属业成为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部门。日本信息服务产业同制造业、金融与保险业之间的交易额占了整体13.3%,这充分反映了日本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有助于整个产业的良性增长。信息产业的产生又更促进了通信、邮政、广播、报纸等媒介行业之间的融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日本走出经济衰退的幽谷。

日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政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日本自1956年着手大力发展本国现代物流产业,并为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正确的政策导向,使日本的物流产业在很短时间内已经发展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发展初期,日本政府预测到,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新兴的电子通信和互联网等技术。日本出台了一系列物流和交通运输战略性的措施,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

首先,日本政府为扩大物流市场提供了硬件保证。日本全国范围内完善包括铁路运输和公路网、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在软件方面,新的物流管理方式、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软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更新。在国际上,日本将其电子通信的国际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业领域,物流业的运作步向网络化和系统化,物流高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和保证。

再次,重视物流配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日本政府考虑到其国土面积较小,国内资源和市场有限,商品进出口量大等因素,因而将物流配送基地都集中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等地。并对全国的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形成了大大小小比较集中的物流基地。

2、技术创新 今天,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的新兴产业。日本政府通过有选择刺激和扶持软件产业和数据库服务业来带动整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把发展信息服务业的重点放在软件产业和数据库服务业上。如支持著名的大型软件项目TRON和SIGMA的建设,对日本软件产业的发展产生战略性影响。同时,也积极推行信息技术标准化。为推动高度信息化社会的进程,日本政府首先在国内推行ISO制定的开放型系统互连标准,其次规定日本各数据库的互连均采用ISO标准。

3、以法律手段保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日本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信息相关法律,以鼓励和刺激全社会都来注重和发展信息服务业。设立特殊法人等来保证政策的实施。如把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分别纳入著作权保护范围。

日本信息服务业界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许多众多目标、职责明确的行业组织。如信息处理振兴事业协会(IPA)、信息服务产业协会(JISA)、日本数据处理协会(JDPA)、西格马系统等。这些行业协会订立的规章制度对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经日本通产省批准成立的JISA,联合了国内最有实力的信息服务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信息服务行业团体也是世界第二大同类产业团体。政府出资进行各种项目委托开发和推广,支持民间企业的信息处理技术开发研究。

4、提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向企业提供重要的产业信息。为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日本通产省采取了战略措施,积极鼓励发展“系统整体化(SI)”服务企业,为此建立“SI企业登录制度”并对被认定的SI企业实行优惠税收政策,鼓励产业或企业之间用计算机交换信息。在日本,比较著名的大企业都有完善的信息收集研究系统,把国内的各个办事处和设在84个国家及地区的办事处联结起来,在5分钟内可与国内任何一个分支信息机构相联系。物流业方面,日本政府与物流大公司联手建立电子物流信息市场。

2.2.4 韩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韩国及时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尤其是在1990-2005年期间,韩国第一、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构成中所占比重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构成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由1991年的45.6%上升到2005年的62.5%,第三产业成为拉动韩国经济的主导产业,韩国进入了以脱工业化为特点的服务经济时代。在此阶段中,韩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专业软件、网络游戏、通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即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第三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

韩国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 韩国政府很重视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因素。除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外,韩国十分注重人力资源储备、信息技术的开发。

首先是资金支持。韩国政府积极把资金投放到科学研究上。2005年,韩国R&D投资达到24.1554万亿韩元(约236亿美元),居世界前列。其次是人才支持。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计划,以确保韩国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级科研人员为前提。200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战略领域人才培养综合计划”,对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纳米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宇航技术和文化产业技术等6个战略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提高在校学生和研究机构专业人才水平,培养新科研队伍。再次是建立机构支持。随着外国研发机构投资商委员会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财团的成立,为海外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吸引大批海外优秀研究开发中心和教育机构到韩国设点办学。

2、形成产业聚集中心 现代服务业形成中心集聚后会有强大的辐射性,但对聚集中心的功能设施配套和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其中,法律法规体系、政府运作效率、信息资源开放度等环境因素尤为重要。首尔是韩国的金融中心,在首尔集聚了韩国金融业131家公司、保险业及年金业39家公司、有关金融及保险服务业90家公司等共260家的总公司。首尔所有的金融保险业的公司在韩国整个金融产业实体中占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