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扶贫工作调研报告5篇】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5篇 (一)20**年村脱贫攻坚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实现了村出列。

  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明显。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XX.X万元,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XX.X万元,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XXX万元。20**年较建档立卡之初集体经济增幅达XX.X%,其中集体土地租赁费XX.X万元;
集体房屋租赁1万元;
雷竹基地承包费XX.X万元;
光伏发电收入XX.X万元等。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一是竹产业发展,目前全村竹林面积增加至XX.X万余亩。全村竹产业一产产值及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年的XX.X万元和XX.X万元增加到20**年的XX.X万元和XX.X万元。二是香榧示范产业,目前已建成示范基地133亩。三是雷竹笋用林示范产业,目前已建百亩示范基地,满园后,亩产值达到2XX元以上。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完善提升村庄主干道、机耕路8.885公里、灌溉渠2.25公里、桥12座、坝1座、农民文化健身广场2处60平米,完善了安全饮用水、污水管网、环境美化、信息进村入户改造升级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实现了户脱贫。

  贫困人口减贫。xx村20**年总人口1XXX人,建档立卡户XXX户XXX人,贫困发生率XX.X%。20**年贫总人口1XXX人,脱贫XXX户XXX人,人为分户增加8人,减少5人,贫困发生率0%。贫困人口收入增加。建档立卡时贫困户人均收入2XX元;
20**年,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7XX元,增幅XX%,有效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和发展生产所需。实施了危房改造。总投资XXX万元,实施新建户4户4人,面积180平米;
改造XXX户,涉及贫困人口XXX人。保障了饮用水安全。投入XXX万元,实施安全钦用水工程,已覆盖全村。实施了教育扶持。扶持各年级学生人数7人,累计经费XX.X万元。实施了健康脱贫。办理慢性病证5人、残疾证XXX人,四保障一兜底实现全覆盖,享受351政策XXX人,享受180政策1人。

  (二)20**年帮扶单位工作情况   单位包村方面:20**年以教育局为牵头单位的5个xx村帮扶单位,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到xx村开展调研,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脱贫措施,积极帮助xx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投入资金XXX万元,认领了xx村卫生室改徽(健康扶贫)、“xx田园”景观项目附属工程和新庄桥重建等扶贫项目;
干部包户方面:XXX户贫困户实行帮扶责任人全覆盖,XXX个帮扶责任人实行“结对结亲”跟踪帮扶,每月上户不少于1次,根据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发展基础、发展能力等方面情况结合扶贫政策,因户施策,开展帮扶。

  (三)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

  1.发展村集体经济,注重产业和项目的特色与可持续发展。

  2.户脱贫注重因户施策,着力发展“小作坊”、“小茶园”、“小鱼塘”、“小鸡舍”、“小猪栏”、“小羊圈”等小扶贫产业,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三、存在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20**年xx村集体经济虽然超过了XXX万元,但因为发展的产业和引进的项目注重可持续性,受益周期较长,目前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仍嫌不足,需要政策扶持和继续帮扶。

  (二)户脱贫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少数已脱贫的贫困户,如大病、智障等贫困户要继续跟踪帮扶,防止因病、因残返贫。

  (三)联村帮扶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帮扶单位与村两委的联系、沟通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资金、项目扶持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智力和技术帮扶。

  四、下步打算   (一)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经帮扶单位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和讨论,2018年将采取以下措施持续发展、壮大xx村集体经济。

  1.巩固村集体经济,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

  继续通过集体土地流转、集体房屋租赁、雷竹基地承包、光伏发电收益等集体财产增值增收,稳定村集体收入来源;
同时盘活村旅游资源,通过实施“竹海人家”民宿旅游招商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拓宽收入渠道。

  2.扩大产业规模,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经济。

  一是将133亩香榧基地项目扩大到200亩规模,通过扩大规模,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和效益。二是将复垦土地扩大到200亩,通过招标流转或发展特色种植,增加集体土地收入。三是通过土地、林地流转,扩大集体林场规模,为集体经济扩充造血功能。

  3.项目帮扶提质,加大智力科技支撑力度。

  2018年,区教育局、供销社、农业示范区、农商行xx区支行、xx旅游管理学校将继续根据xx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在发展项目上给予资金帮扶;
同时进一步提升帮扶项目质量,加大智力与科技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力度。农业示范区将积极联系安农大专家,为xx村复垦特色种植项目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并结合“山水田园”项目,为xx村美丽乡村建设联系发展项目;
农商行xx支行将通过基层供销社网点建设项目,为xx村联系5-XXX万元的项目资金,此外,农商行将一如既往的在扶贫贷款上给予xx村和困难群众予以资金帮扶;
区供销社将结合基层供销社建设,积极为xx村争取项目资金;
区教育局、xx旅游管理学校,将根据xx村发展需求,积极认领项目,同时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为xx村群众致富和xx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继续开展责任人包户帮扶   为防止已脱贫的贫困户,因天灾、大病、智障等原因返贫,2018年,xx村XXX名帮扶责任人继续对XXX户贫困户结对跟踪帮扶,脱贫不脱钩。每月走访已脱贫的贫困户,帮助群众谋划进一步致富措施,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尤其重点关注因病、因灾返贫的困难群众,一经发现,立即向各级组织反映,采取帮扶措施,努力巩固脱贫成果。

  五、帮扶案例   1.单位帮扶村典型案例   20**年以教育局为牵头单位的5个xx村帮扶单位,积极帮助xx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投入资金XXX万元,认领了xx村卫生室改徽(健康扶贫)、“xx田园”景观项目附属工程和新庄桥重建等扶贫项目,改善了该村基础设施,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功能。

  2.干部帮扶户典型案例   教育局帮扶责任人郑仙华积极帮助结对帮扶贫困户汪仙荣健康脱贫。汪仙荣因异地就医且跨了年度,医疗费用难以报销,郑仙华在了解了情况后,积极联系村两委、焦村镇、卫计委沟通协调,20**年为该户落实应享受政策报销的医疗费用18000多元,确保了该户如期脱贫。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活动的相关部署,xx省xx市乐至县放生乡紧扣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问题开展调研,重点聚焦乡驻村工作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目标,紧密结合实际谋思路、出主意,着力破解驻村帮扶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驻村干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脱贫攻坚的调研工作。

  一、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乐至县放生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村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放生乡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走访摸底调查,完善扶贫对象动态精准识别,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帮扶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实施精准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脱贫攻坚为全乡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放生乡脱贫攻坚进程有序推进,重点在“抓实、抓细、抓紧、抓好”农业、农村、农民的产业结构调整,干群齐心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全乡经济总量较小、规模化、集约化、系统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分散仍然是脱贫攻坚关键阶段的基本特征。

  二、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状况、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分析贫困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一类、二类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调研中发现重点亟需集中破解“五大难题”:
  (一)基础设施支撑不够,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二)农村劳动能力就业培训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

  (三)驻村帮扶起步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

  (四)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现象时有发生;

  (五)精准识别和精准脱贫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抓住脱贫攻坚的“重点部位”是关键难题。

  目前,放生乡重点贫困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信息相对闭塞、自然条件较差、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的大龙沟村、青海寺村、八洞桥村、甘家店村,处于丘陵地区腹地。20**年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共XXX人,大龙沟村脱贫。20**年放生乡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共XXX人,青海寺村脱贫。2018年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共XXX人,八洞桥村、甘家店村脱贫。

  三、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的六点意见和建议   (一)、扶贫对象精准,决战目标到村到户,全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   一是精准扶贫过程中,错评、错退、漏评以及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放生乡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建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精准帮扶变“输血”为“造血”,扶贫攻坚要“靶向精准”,全面做到“六个精准”,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集结号,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细化配套措施,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精准认定,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扶准贫”,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共享新一轮社会发展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使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精准、深入推进。

  二是要精准做到识别的贫困村、贫困户找得准不准,致贫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制定得实不实,项目资金和干部驻村是否落实到位等,切实把情况搞准、措施搞明、责任搞清,才能指导基层更加有力有效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下深水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找到问题才能精准打贫困“要害部位”。

  三是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升到事关全乡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捆绑打包,统筹使用,综合施策,合力攻坚。

  四是精准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驻村帮扶、整体推进,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全方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素质与劳动技能,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放生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相对较差的非贫困村,建议乡党委、乡政府加大协调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非贫困村“五通四有”、“四有五覆盖”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

  (三)、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规划保障攻坚   对脱贫攻坚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议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在组织调研、科学论证、认真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制定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项目实施,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四)、措施到户精准,多措并举,因户制宜因人施策   放生乡要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一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异地扶贫搬迁硬仗”、“产业扶贫硬仗”、“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坚决打赢贫困村脱贫攻坚这四场硬仗。实施脱贫攻坚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
实施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
加大力度推进异地扶贫搬迁;
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
全面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就业脱贫;
加快推进健康扶贫,加速推进农业观光旅游扶贫。

  (五)、因村派人精准,合力攻坚,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县级帮扶部门与乡村各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
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开展以制定一个科学发展的好思路、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开辟一条增加集体经济致富路、解决一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尤其是各联建单位要以精准帮扶工作为总抓手,在充分掌握驻村帮扶村基本情况、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做到长远谋划和年度帮扶计划相衔接,保证驻村帮扶工作的前瞻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创新帮扶形式,为村“两委”和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建议采取“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思路,对贫困的原因分门归类,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采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坚持和完善驻村干部管理工作,在选派驻村干部时,加强与选派单位的沟通联系,真正把优秀人才选出来、派下去,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基层工作实际,把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身体健康的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方便开展工作。

  (六)、脱贫成效精准,加强动态管理和队伍建设   精准管理,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脱贫攻坚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精准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如何?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曲直选派轮战“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村能否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在选人用人上要将政治坚定、办事公正、清正廉洁、敢闯敢干,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干部推上村委岗位,奋力开创新时代放生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全民共享“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为了解掌握各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近期我室(办)组织人员赴5个县(区)、7个乡镇、XXX个“十三五”贫困村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问题为导向,采取个别访谈的方式,共访谈乡镇党委书记、村书记(主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60余人次,获得了可供参考的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扶贫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村级扶贫项目实施存在多重隐患   一是审批时限偏长。村级扶贫项目审批大体按照“村民小组→村‘两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审批单位→批复”的流程进行。各地扶贫项目基本在年初3-4月申报,批复一般在6-7月,部分交通、水利项目时间更后。调研发现,近90%的村反映今年项目还没全部批下来或刚批下来不久。

  二是赶工期现象普遍。扶贫项目大多是集中上报、集中审批、集中实施、集中验收,特别是“十三五”贫困村,扶贫项目多、工期短,下半年赶工期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在审批、验收过程中由第三方预审复核,由于复核验收的项目多、时间紧,有的第三方公司存在应付了事、把关不严不细等问题。比如,有的村反映,第三方公司在项目预审复核报告上出现与其他村张冠李戴的现象,而且一些项目6月批复10月就要验收,为了赶工期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三是监管力量薄弱。访谈对象普遍反映,扶贫项目监管力量略显薄弱,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村民理事会缺乏资质、不懂技术,即便乡镇也是专业人员短缺,很难进行有效监管。市级层面要求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全程监督项目建设,紧盯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质量,推动工程按时按质量完成”,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村却把第一书记甩在一边,仅象征性参与监管,或只在验收时签个字,存在权责失衡现象。

  四是资金配套不足。有的县反映,通组公路硬化标准为XXX万元/公里,加上路基垫层、征地拆迁等费用,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一些山区村,项目实施成本更高。多数村反映,扶贫项目资金“同城同价”,加上年初报预算,年中项目集中实施,沙石、水泥等相继涨价,特别是边远乡村运输等成本普遍高于中心村,通组路项目经常出现流标现象。

  (二)换届后村干部能力素质仍需加强   一是不善于做新时期群众工作。有的村干部面对“空心房”拆除、“三沿六区”整治等工作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比如,于都县梓山镇龙口村在“三沿六区”整治工作中,多名村干部畏难退缩不敢担当,相继选择辞职,目前仅剩一名村支书在岗在位,工作全靠镇干部助阵。

  二是工作衔接不够顺畅。有的村换届后干部换动较大,一些新进干部对扶贫政策不熟悉,工作开展不扎实。有的乡镇反映,换届后村书记、主任换动超过57%(不含转岗),一般村干部换动超过67%(不含转岗),有的新任干部还未进入角色。

  三是不适应信息化办公需要。调研发现,大部分村换届后村干部年龄结构仍偏大,缺少年轻血液,业务性工作主要依赖驻村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或扶贫信息录入员,现有村干部习惯于“吃老本”,对提高信息化办公能力兴趣不大。

  四是能力培训范围窄、力度小。村干部普遍反映参加培训机会不多。当前,市委组织部正在对全市村书记进行轮训,但各地对村干部的培训范围、力度不一,一般村干部只是象征性参加乡镇组织的培训,有的县只对新任村书记、主任进行培训,时间仅为1天,效果有限。

  (三)资料台账仍然偏多   一是占用大量时间、精力。为减少基层负担,目前国家省市评估检查淡化了资料台账要求,督查频率也相对降低,但普遍反映台账资料超出国检规定、超过往年数量,甚至还提出更多“精美化”要求,县级督查大量增加却变相成为“资料督查”,使扶贫的绣花功夫被“误导”成了“纸上功夫”,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应付检查、填写表格等内业资料上,较大程度增加了驻村工作队负担。有访谈对象反映,扶贫工作“50%时间填表+20%时间开会+15%时间赶路+15%时间抓落实”。

  二是内容设计不够合理。调研发现,有的表格资料县与县之间标准不统一,增加了市级层面工作量。访谈对象反映,很多要求填报的金融、光伏、健康扶贫等数据,行业部门数据更加精准,应当由行业部门提供;
有的表格设计不合理,逻辑关系复杂,格式不统一,随意性大,基础信息反复填报,重复性工作太多。

  三是存在层层加码现象。一些资料台账国检、省检没有要求,市级层面也未部署,有的县仍要基层填报。有访谈对象反映,帮扶干部入户与贫困户的合影照片等佐证资料已经打印归档,但乡镇要求照片彩色打印,工作队只好重新购买设备进行彩打,既浪费资金也耗费精力。

  (四)驻村工作队超职责工作   一是把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当乡村干部使用。调研了解到,不少乡镇、村要求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参与村里其他日常工作,比如森林防火、交通整治、“空心房”拆除、“三沿六区”整治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精准扶贫的精力,导致少数村的扶贫工作相对滞后,欠账较大。

  二是“包办”扶贫工作。调研发现,第一书记往往“越权”成了村级扶贫第一责任人,各项工作言必第一书记负责、事必第一书记签字,而村书记(主任)却工作失位。驻村工作队除了参与大量日常工作外,有的甚至“包办”了村里的扶贫资料台账工作,有的村干部认为驻村工作队理应负责村里扶贫工作,存在工作队员埋头苦干、村干部背手边上看甚至“围观”指挥现象。

  (五)干部结对帮扶方式有待改进   一是要求“凡事留痕”。有的县要求帮扶干部一个月上户走访2次,每次要贫困户在4处签字,并与帮扶干部拍照合影。农忙时节频繁上户容易引起群众反感,有的群众抱怨“没什么事就不要来,耽误干活”;
不少帮扶干部上户走访,只是找贫困户签字、照相、传日志证明“到此一访”。有的创新第一书记签到表、工作日志、扶贫记事本、指纹签到等监管手段,形式到是多样了,扶贫干部手脚也被绑死了。大家认为,现在已经有了精准扶贫APP,其实签字与合影这两个环节完全可以省略。

  二是标准不够统一。有的县要求县乡帮扶干部每月上户帮扶不少于2次,最多的要求4次;
有的县要求市直单位每月不少于1次,而《赣州市市派单位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赣市精扶字〔20**〕8号)文件要求每年不少于4次。另外,帮扶方式方面,总体上采用送钱送物的方式,实际效果欠佳,还容易引起攀比、滋生矛盾。

  三是存在“一刀切”。许多行业部门隔三差五下文要求帮扶干部上户(许多工作可由镇村干部、工作队承担),甚至一个月七八个行业部门陆续来文,帮扶干部苦不堪言,无奈逼出了不少“形式主义”。一些已经脱贫的村,也要求市直、县直帮扶干部一个月至少去1次,导致去后没多少扶贫方面的工作,所聊话题也不多,仅停留在产业发展、生活收入开支等方面,有时双方都感到尴尬。甚至贫困户也认为帮扶干部没必要经常过来,有事可以打电话,过年过节来走访就以,以免影响其务工。

  二、意见建议   (一)在项目申报、审批、实施上要提速提效保质   一是适当提前项目申报时间。建议在每年10月份启动申报下一年度扶贫项目,力争在次年3-4月份完成项目审批。

  二是探索分期分批分时段申报、审批、验收项目。为确保项目预算精准度和验收的工程质量,对具备实施条件的扶贫项目,成熟一批、批复一批,实施一批、验收一批,防止审批、验收时间集中、程序扎堆。

  三是提升项目监管实效。强化项目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市县级层面统一聘请第三方监理公司,定期不定期抽查项目施工情况,加大对第三方监理公司监管力度,实行项目监管责任“终身制”,确保监管有力有效。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业务能力培训,解决扶贫项目现有监管力量不够专业问题。

  四是源头发力确保扶贫项目质量过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宜盲目铺摊子,做到规划先行、有序实施。科学安排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对偏远山区扶贫项目适当上浮基数,缓解原材料和运输成本过高,配套资金不足引发流标问题。加强对水泥、砂石等企业的管理,严厉打击随意涨价、恶意涨价等行为。

  (二)在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上要突出精准性、实用性   一是进一步扩大参训面。建议实施村干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由各县(市、区)牵头,用2-3年时间对辖区内所有村干部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全面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需求导向。调研发现,多数村干部认为要加强扶贫政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培训,在今后培训课程设置上应予以重点考虑。

  三是注重抓好村主任培训。可以考虑参照市委组织部轮训村书记模式,由民政部门牵头,通过举办市级示范培训班的方式,加强对村主任的能力素质培训。

  (三)在资料台账上要继续瘦身减负   一是坚持从简从实。建议市级层面予以明确,在“一证两册”等基础上,原则上不再新增与国检、省检无关的“表册卡账”。确需建立完善的,要做足前期论证设计工作,尽可能统一标准。现有台账资料要注重延续性,只要形式统一、逻辑正确,原则上只作完善,不再大面积调整,甚至推倒重来。与此同时,市县督查也应淡化资料台账要求,更加聚焦考核扶贫实效。

  二是加大扶贫信息共享力度。探索建立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范围和使用方式,推进扶贫领域信息跨系统、跨区域共享,对可以直接调取的信息数据,避免要求乡村重复上报,提高工作效率。

  (四)在干部结对帮扶上要坚持实事求是   APP,允许帮扶干部采用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适当精简签字、照相等形式。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针对“十三五”贫困村,建议市级层面明确市、县、乡帮扶干部每月上户走访联络不少于1次,同时应当避免农忙时节频繁、扎堆上户;
针对已脱贫村,按照赣市精扶字〔20**〕8号规定,帮扶干部每年上户联系走访不少于4次即可。加强工作统筹,明确各时间节点帮扶工作重点和任务,让帮扶干部上户有事可干、有话题可聊。充分利用好精准扶贫   二是避免频繁送钱送物的帮扶方式。结对帮扶应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为重点,避免单纯地送钱送物,防止因市县之间、单位之间标准不统一,而引起群众攀比心理、制造不和谐因素。

  三是进一步厘清驻村工作队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扶贫责任主体责任机制和长效机制,严格按照职责清单抓落实,让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集中精力协助村“两委”抓精准扶贫工作,避免因职责不清影响驻村帮扶效果。

  一、xx县脱贫攻坚情况   (一)xx县脱贫基本情况   xx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东北部,属于全市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

  20**年,全县稳定脱贫3XXX人,贫困发生率由XX.X%下降为XX.X%,贫困发生率下降XX.X%,贫困发生率3%以下的重点贫困村达到XXX个,占全县XXX个重点贫困村的XX%;
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XX元,同比增长9%。20**年,贫困人口有18XXX人,计划脱贫4XXX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XX.X%;
2018年脱贫6XXX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XX.X%;
2019年确保剩余6XXX人全部稳定脱贫;
2020年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巩固提高。

  (二)精准扶贫采取的主要举措   1.易地搬迁和美丽乡村建设   20**年,全县累计投入XX.X亿元,撤并小村XXX个,搬迁农民2XXX人,其中贫困户1XXX人、随迁户1XXX人,已全部搬迁入住;
20**年,计划完成3XXX人的易地搬迁任务,其中贫困人口1XXX人、随迁1XXX人。20**和20**两年,xx县投资XX.X亿元,在XXX个行政村、XXX个自然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危房改造17XXX户,其中改造贫困户危房2XXX户。

  2.实施蔬菜保险   xx属于自治区首个露地蔬菜保险财政保费补贴试点旗县,补贴品种为西芹、甘蓝、白菜、辣椒、莴笋、圆葱、大葱、胡萝卜、生菜、菠菜、南瓜、菜花等XXX个品种。20**年,全县露地蔬菜参保面积3万多亩,参保农户6000多户,其   中贫困户2XXX户。

  3.就业创业扶持   一是通过提供农村环卫和生态保护等就业岗位促进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全县聘用贫困人口保洁员1XXX人,年工资收入3XX元;
聘用护林员1XXX人,年工资收入3XX元。

  二是利用京蒙对口帮扶合作和乌兰察布驻呼市、包头就业服务中心,建立了劳务对接机制,开展实用技术和订单定向培训,目前,1XXX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劳务输出,在北京、呼市、包头、鄂尔多斯、二连、大同等地实现就业。

  4.教育扶贫工程   建立贫困生全程资助制度,小学生每人每学期资助1XX元;
初中生每人每学期资助1XX元;
高中生每人每学期资助2XX元;
职高生每人每学期资助2XX元;
大学生每人每学期资助5XX元。

  5.健康扶贫工程   采取“一降两简四提六救助”的措施,“一降”,即贫困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报销起付线降低XX%(乡级医疗机构XX元、二级以下医院XX元、三级XX元、市级医院区内XX元、区外1XX元)。“两简”,即贫困人口乡镇卫生院门诊报销手续由过去九种简化为四种;
因病致贫人口在县内医院和卫生院住院取消押金,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患者无需交纳押金即可及时予以治疗。“四提”,即贫困人口住院治疗报销比例提高5%,门诊就诊报销比例提高XX%,重大疾病住院治疗分段报销比例每段提高5%,慢性病区内门诊就医补助比例提高5%。“六救助”,为所有贫困人口交纳XX元商业医疗保险;
每年免费体检一次;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对大病贫困人口由民政部门给予救助;
对报销后自费部分超出3万元的给予大病慈善医疗救助;
县里设立了慢病扶贫爱心基金,在县域内住院就诊的贫困患者的医药费经基本医保、商业保险、民政报销后仍达不到报销XX%,由基金补足到XX%;
对在县外住院贫困患者总自付金额超过2XX元的基金使用对象进行救助,起付线为2XX元。2000—10XX元,补偿比例XX%;
10001—20XX元,补偿比例XX%;
20001—30XX元,补偿比例XX%;
30XX元以上,补偿比例XX%。住院患者经基金补偿救助后,一年度自付医疗费用仍在5XX元以上的,超出部分由基金再次给予全额补偿救助。患者在   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医药费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由基金补足到XX%,实行直报制度。

  6.社会保障制度扶贫   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低保和五保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和五保;
对处于低保边缘尚未达到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给予现金直补。目前,全县22XXX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新增低保4XXX人、现金直补XXX人、五保XXX人。

  7.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   通过三种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从XXX个重点贫困村“三到村三到户”资金中每个村拿出XXX万元,共1XXX万元,注入奥淳酒业公司,按8%实行保本分红,每个村每年可稳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XX.X万元;
小海子镇的任家村、八十五号村发展设施农业,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元以上。二是佰惠生糖业公司设立XXX万元的甜菜种植基地奖励资金,为甜菜种植在1500亩以上的村每个村奖励XX.X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可覆盖XXX个村;
三是希森薯业公司每年设立XXX万元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奖励资金,支持马铃薯种植在5000亩以上的七台镇东坊子村、西坊子村和屯垦队镇屯垦队村、六盆地村4个行政村发展集体经济。今年全县共有XXX个村集体经济均达到5万元以上,实现全县XXX个行政村中XX%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目标。

  8.产业扶持   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和“菜单式”两种模式。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一粒薯、一袋糖、一篮菜、一瓶酒、一头牛、一口猪”“六个一”绿色农字号产业和品牌,还将陆续增加“一袋面”等。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常年和季节性打工带动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全县有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8家,其中自治区级5家、市级5家,带动6XXX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XX元;
发展农民合作社565家,带动1XXX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XX元,全县行政村实现了合作社全覆盖。

  二是“菜单”扶持型:通过“政府备菜、部门配菜、贫困户点菜”的方式,对有能力、有意愿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进行扶持,制定产业扶持名录和奖补标准,采取“先建后补”、“先种后补”和“先养后补”的方式,按标准给予补贴。例如;
种植大田蔬菜每亩扶持贴息贷款XX元、种植甜菜每亩扶持贴息贷款XX元等很多种类。

  (三)精准扶贫的典型做法   1.董家村(农家乐致富)   董家村村委会辖7个村民小组,耕地8285亩,其中水地2230亩。户籍人口XXX户1XXX人,常住人口XXX户XXX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X户XXX人。计划20**年脱贫XXX户XXX人;
2019年实现村退出、人脱贫目标。

  调研组发现董家村一户通过政府鼓励补贴方式建立了农家乐。针对流动务农者、打工者提供早中晚自助式饭菜。一顿饭菜人均消费12-XX元,菜品丰富。

  2.七台镇骆驼盘村   骆驼盘村委会位于七台镇南6公里处,辖骆驼盘、长胜梁、南大村三个自然村。户籍人口XXX户1XXX人,常住人口XXX户XXX人,其中贫困户XXX户XXX人。耕地面积5360,其中水浇地5000亩,林草地面积2XXX万亩。

  20**年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XXX万元,为该村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太阳能路灯工程、太阳能路灯工程等。该村今年计划将“三到村,三到户”资金XXX万元,市安监局帮扶资金XXX万元,入股到七台镇七彩水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恒温库项目,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预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

  3.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利益链接机制+中国联通智慧农业远程监控合作示范区)   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是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合同社员XXX户,涉及贫困户XXX户,为与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的农户,享受合作社提供的低于市场价的种苗和生产资料、无偿技术指导、产品回购销售等。

  二、精准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研中发现,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需要引起重视。

  (一)精准扶贫中精准填表的问题,值得警惕和重视   在扶贫实践中,表格化地认识贫困户的情况,弄清楚每家每户的状态,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要真正推动脱贫,绝不能局限于表格上的一系列数据。此次调研也发现一些值得警惕的现象。

  旗县、乡镇、驻村干部的工作精力很多用于填表,有登记表、调查表、信息采集表、帮扶卡、扶贫手册、整改台账等诸多表格,以xx县为例,有《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453”贫困户三本账》、《乌兰察布市精准扶贫贫困户手册》、《xx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明白卡》等多种表格和填写材料,导致出现“天天迎检,忙于填表”等现象,这也是是脱贫工作“虚浮假”的反映。究其原因:
  一是名目繁多。据统计,贫困户“一户一档”家庭档案里面就需要装入入户普查表、信息采集表(连续三年)、收入情况核算表、贫困户申请书、帮扶计划书、扶贫手册、明白卡、脱贫证等多项。

  二是交叉重叠。贫困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收入状况、帮扶情况等信息,在入户普查表、信息采集表、扶贫明白卡等其他表格里面基本上都会有,却还需要连续地誊抄。

  (二)第三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方评估应是客观评判旗县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精准度、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依据。调研得知,对于察右中旗、xx县精准扶贫的第三方评估,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师生深入农户的方式进行,除了问卷,还有视频、录音、照片采集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搜集,评估重点是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等内容。此次评估反映较为明显的就是,大学生入户不懂方言,再加上村民表达能力差,很多问题的回答与现实有出入。

  (三)电商精准扶贫和职业教育培训需加大扶持力度   在“互联网+”广泛渗透各个领域的新时代,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能够为农村脱贫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早日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察右中旗、xx县两地的电子商务刚刚起步,“中国内蒙古网察右中旗黄羊城镇电子商务服务站”、“xx县供销社瓜坊子电子商务服务站”建成不久,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是电子商务知识缺乏。当地干部群众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匮乏,尚未充分意识到抢占网络零售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电子商务提高经济效率等优势认识不足。

  二是产品缺乏策划。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和好的农产品,缺乏包装策划、加工策划、销售策划。

  三是物流仓储滞后。目前物流配送网络一般只延伸到县城,大多数乡镇没有物流公司,对于绝大部分处在乡镇以下的农产品市场主体要从事网络销售,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此外,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的实用性职业教育培训几乎没有。

  (四)精准扶贫还没有形成社会合力   目前,察右中旗、xx县为完成减贫脱帽的计划,各级干部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忽视贫困对象的内生动力,“上热下冷”等问题依然存在,扶贫合力也没有真正形成。

  一是在如何激发贫困对象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方面办法还不多。

  二是还未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精准扶贫新格局。

  三是聚集社会各界力量的社会支撑还不足。

  三、xx县扶贫攻坚的策略完善   (一)处理好扶贫办的权力和责任关系   目前反映比较强烈的是扶贫办的权力和责任不匹配。县扶贫办责任大而权力小。建议旗县扶贫办主任应该兼任政协副主席,乡镇扶贫站长应该给副科级待遇(目前是股级)以便协调。简化填表,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也是基层的强烈呼声。他们说好日子是“实干”出来的,不是“填写”出来的。这样的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解决,很可能会给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不利影响。

  (二)处理好第三方评估和以往评估的关系   对于察右中旗、xx县精准扶贫的第三方评估由高等学校完成,这对于过去政府评估政府是一个进步,但是由于大学生入户不懂方言,再加上村民表达能力   差,很多问题的回答与现实有出入。应与过去评估相互衔接,聘请临近旗县的部分官员、优秀农民代表介入评估,可能会更加公正和落地。

  (三)处理好精准扶贫政策之间的关系   精准扶贫政策需要相互间的协调和补充,才能形成合力。而目前精准扶贫政出多门,如各项财政资金不能有效捆绑。民政厅对入合作社的贫困户不予受理。易地移民与危房改造政策也在打架。扶贫政策因为光伏指标跑不下来,贫困户迟迟得不到光伏公司的补贴。而且,光伏公司本身的可持续性还没有根本解决,风能和太阳能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是我区的优势,但是许多问题不能解决,如发电成本太高,降低成本做要免征土地税,这样地方政府又不接受。财政补贴补得太多,有些企业就不指望从市场得效益而是以套取补贴为目的。风能和太阳能的间歇性和不可持续特点难以上网。再比如因病贫困的农民如果报销医疗费只出XX%就方便了,但现在还是先全部垫支再报销。但垫钱很困难,需要和卫生计划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

  (四)处理好政府扶贫和市场扶贫、社会扶贫的关系   目前是政府扶贫和市场捆绑在一起。这既是一个创新,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关键是,这种结合会不会影响市场的最佳资源配置功能,再一个就是这个过程的太高的交易成本。如阴山优麦公司与平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主要采取三种方式;
土地流转、订单订购、金融扶持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渔薪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部署要求,按照“展业、富民、兴村、强镇”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厘清思路、强化责任,以精准扶贫驻村帮扶为抓手,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促进农户创收增收,改善贫困落后面貌,努力帮助贫困村及贫困户尽快脱贫。

  渔薪镇距竟陵15公里,省道荷沙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辖XXX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XX.X万人。耕地面积65537亩,其中旱地58911亩、水田6626亩,主要以种植黄豆、油菜、小麦、水稻为主。

  渔薪镇为省级插花贫困乡镇,全镇XXX个村中有8个贫困村。通过镇村干部和市扶贫工作组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全镇共精准识别贫困户1XXX户,贫困人口5XXX人。按照“规划到村,责任到人(单位),帮扶到户”的思路,我镇制定了渔薪镇联村联户扶贫富民作战图,明确了精准脱贫任务。20**年全镇脱贫1XXX人,20**年脱贫XXX人,20**年脱贫XXX人,2018年预脱贫XXX人,泉湖、董塌、赵场、朱文台、郑滩和青山等6个村已相继脱贫出列,王湾和观音湖村将于2019年深度脱贫。

  一、三种产业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渔薪镇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项目,为实现2019年底全面脱贫、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奠定坚定基础。

  (一)劳务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和正面引领作用。近年来,结合每个村设立第一书记或荣誉书记和XXX人才工程,渔薪镇提出“立足优势调结构,依托能人带致富,劳务输出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在先一批外出打工富起来的能人带动和信息帮扶下,村村每年有XX%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为脱贫夯实了致富基础。

  (二)“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解决部分贫困人群就近就业问题。考虑到部分贫困人群在子女教育、奉养老人、照顾家庭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和感情需求,依托盛湾工业园区内天恒制衣有限公司、潘湾村卓艺包装有限公司,采取“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鼓励企业为贫困人群提供就业岗位,鼓励贫困人群就近就业,充分实现双赢格局,激活贫困人群自身造血功能,从根本上助力脱贫攻坚。

  (三)土地流转产业扶贫模式激发本土发展潜力。通过各种宣传攻势,转变农户的固有思维,充分利用自身土地优势,形成一股合力,创造更大收益。引导农户通过转包、入股、租赁、互换等方式将土地向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流转,通过收取租金、就地务工、反租倒包、保底分红等形式增加农户收入,通过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最大限度激发土地潜力。

  二、产业扶贫成效比较显著。

  (一)劳务输出前景可观。渔薪镇人多地少,人平不足1亩地,单靠种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为发家致富,九十年代末,各村能人纷纷外出,到全国各地自谋生路,涉及餐饮、建筑、服装、电子加工等行业。这些能人在外打拼多年后,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成为成功人士。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干部为了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充分利用了本村这些能人的优势,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增收致富。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平均占到了三分之一,有的高达三分之二,按省内务工每月至少2XX元,省外务工每月2XX元计算,一年可增收XX.X万元左右。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被村民誉为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二)“企业+贫困户”初显成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天恒制衣有限公司是渔薪镇20**年在武汉服装产业园成功引进的一家回归企业,主要生产各类时尚男女服饰和外贸军工服装,为全镇提供了30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目前有近50多个贫困家庭子女在公司就近打工,每年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公司针对渔薪农村留守妇女多的实际,引进一个扶贫创业项目,为各类宾馆酒店生产一次性拖鞋。拖鞋制作流程简单,技术含量低,不会操作机车的人员经过7天的短期培训也能从事生产操作。为确保该扶贫项目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免费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XXX人,在全镇起到了带动效应。目前渔薪董塌村建立了拖鞋加工分厂,吸纳贫困人口XXX人,平均每天可生产拖鞋800双,日收入可达60—XX元。20**年渔薪潘湾村本着“有产业才能带动就业,有就业才能攻坚脱贫”的思路,利用原村废弃的砖瓦厂引进新的企业——卓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蛋托和纸箱。为安排贫困户就业,推动脱贫进程,村委会与企业负责人协商,优先解决本村贫困户就业。一方面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生产蛋托,目前有10多位贫困户实现就业,每人每天有近XX元工资收入;
另一方面对出行不便的贫困户,厂里负责将纸箱半成品送货上门,让胡风清、程家兵等XXX户贫困户足不出户进行加工,每月可增加家庭收入1XX元左右。

  (三)土地流转脱贫成效明显。快乐田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年5月,位于灰市村5组,流转土地250亩,主要种植西兰花、松花菜、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该合作社引导贫困户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产业扶贫、技术扶贫、资金扶贫、就业扶贫、销售扶贫及租金扶贫,探索出了一条合作社扶贫富民的新路子。共有近XXX名贫困人员在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每天工资80—XX元,每年可增近2万元。20**年10月渔薪镇董塌村成立豆丹合作联社,利用本地黄豆作物面积大的优势,种养豆丹虫,在董塌、万董、杨港等村流转土地近1500亩,流转贫困户土地30多家,吸纳贫困户就业20多人,还聘请一名贫困户每月3XX元固定在合作社长期从事工作,年收入3万多元,这些合作社的带动,成为了当前扶贫开发的助推器。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在产业扶贫上做了大量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使产业扶贫的应有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人多地少,人平不足1亩,土地较分散承包,难以实施集中规模化经营。

  二是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不到位,如一些特色种养殖,怕担风险,害怕失败,思想仍然束缚在传统农业圈子里,合作社发展进程缓慢。

  三是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是农民技能文化素质低,缺乏自主创业发展特色产业的能力,小额信贷没有真正扶持在种、养、加等专业合作社上,产业资金扶持力度小,难以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下一步,我镇将按照既定的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针对问题,加强党干部和群众思想教育,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加大招商引资、招贤纳士的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促进农民创收。培育和帮扶农业企业,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做大做优特色产业链,以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