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畜牧业管理局5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17年以及下一个五年工作安排_畜牧业2017

       市畜牧业管理局5年工作完成

    情况和2017年以及下一个五年工作安排  

   

    一、2012-2016年畜牧业工作完成情况  

    为了实现“牧业富市”总体目标,我们紧紧围绕生猪、奶(肉)牛、肉马、肉鸡、白鹅、狐貉和肉羊七项产业,突出抓了牧业小区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产品加工业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政策扶持体系建设,加快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1、畜牧业生产明显提升。预计2016年末,全市生猪、奶(肉)牛、肉羊、家禽、马、狐貉分别发展到90万头、5.2万头、110万只、950万只、3.5万匹、85万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2.5万吨、2.4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9.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3800 元,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均在50%以上,连续三年被国家财政部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重点县),畜牧业已支撑起全市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2、规模养殖大幅度增加。随着我市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惠牧政策的落实,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明显改进,规模养殖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市牧业养殖小区(场)已达到194个,专业村屯92个,规模养殖户1.3万户,规模化养殖比重占23%以上。今年,已建(新、改、扩)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专业村屯2个,新建牧业合作组织30个。1-9月份安大牧业屠宰肉鸡800万只左右,放雏300万只,带动农户550户;
龍兴肉制品有限公司生猪屠宰生产线已建设完毕。“吉农牧贷”工作已经启动,目前,已发放资金2871万元,解决了26户养殖大户“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  

    3、畜禽良种繁育得到加强。深入实施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良种推广工程,加快惠农种猪场的良种扩繁项目建设,开展生猪人工授精工作;
引进奶牛性控精液,大力推广优质肉(奶)牛冻精,提高良种覆盖率。强化配种站点建设,全市共建设人工授精站点48个,引进优质种畜禽1.2万头(匹、只),三元杂交牛比重达到71%,猪良种覆盖率达到53%,肉鸡良种覆盖率达100%,蛋鸡良种覆盖率达100%。我市的银黑狐通过国家品种质量标准鉴定。今年,我们加强了精液和液氮储备工作,引入优质奶牛冻精10000剂,投放液氮罐5个,以奶站为中心,设置牛“冷配”站点13处,选派技术人员对每个“***马”配种站进行了技术指导。开展了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档案管理、污染源调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平台更新工作,帮助养殖户建立养殖档案135份。  

    4、科学养畜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基础条件和饲养管理得到明显改进,特别是规模养的迅速发展,现代实用养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了良种、良法、良料配套和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科技入户率达到80%以上,加快了全市牧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使我市畜牧业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产业格局。今年,举办了肉羊、蛋鸭养殖、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等各类培训班,参培人数共200多人。开展了牧业科普大集和惠农宣传活动,共发放科普书籍200余本,发放养殖技术光盘100多张,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现场答疑10余条,入户指导10余户。组织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安排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包乡包村,印发专家服务卡900份。  

     5、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一是推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以推进我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为先导,配齐、配强乡村两级防疫人员,重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监测工作。今年年初以来,召开了春防工作部署会议,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传达了省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关于做好2016年春季防疫工作的通知》、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2016年春季防疫工作的通知》和《***市2016年动物防疫工作安排意见》。对各乡镇畜牧站长、防疫员进行了分批培训,全市参训人员共计203人。筹措资金29.2万元购买了畜禽免疫所需要的各种器械和疫苗,集中免疫期间,组织人员对全市春防工作开展情况、进度等进行了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向各乡镇政府、畜牧兽医站进行了通报。集中免疫结束后,按时开展了补针,对新增栏、补栏和集中免疫期间的未免的畜禽进行补针,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春防期间我市共完成猪瘟、蓝耳病、口蹄疫免疫19.95万头,牛口蹄疫免疫3.39万头,其中A型免疫0.39万头。羊口蹄疫免疫58.64万只;
禽流感鸡免疫111.03万只、鸭免疫11.29万只、鹅免疫12.17万只;
鸡新城疫111.03万只。禽霍乱免疫134.49万只;
羊痘免疫58.64万只;
小反刍兽疫免疫26.5万只。目前,秋防工作已经启动。二是加大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动物疫病的可追溯管理。强化了证章管理和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工作。我市已建成的18个检疫申报点,配齐了检疫申报点建设及机打出证所需的软硬件设备。按规定悬挂了动物卫生执法标志,动物申报点的标牌,设置了公示牌;
张贴了《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各项制度,将相关资料制成册存档,每个申报点配备了2-3名官方兽医。目前,全市所有动物及动物产品都实现了电子出证。杜绝了“隔山开证”、“不检疫就出证”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三是推进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了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制度,深入开展好兽药、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动物诊疗场所和兽药经营企业按照GSP标准进行清理和监管,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的认证认定工作,全市已通过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5个。年初以来,我们开展了养殖环节非法使用“瘦肉精”、兽药饲料质量专项监督检查和兽药饲料经营单位登记备案工作。共检查了24个养殖场(大户),经过监督检测,未发现违法使用“瘦肉精”的现象。组织执法人员30人次,出动车辆6台次,对18个乡镇的兽药、饲料经营单位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了处罚。同时,对全市的兽药、饲料经营单位的情况进行了登记备案,组织兽药饲料经营单位签订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承诺书292份,已有三家饲料生产企业都顺利通过了省饲料办的登记备案。加强了“四类场所”监管力度,对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26家饲养场和12家屠宰场逐场进行检查,硬件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软件不符合条件的逐一完善。现已投资180万元无害化处理场,正在建设中。截至目前,全市屠宰畜禽423.4万(头、只)、产地检疫畜禽69.5万(头、只),出入境检疫畜禽产品、运输畜禽及畜禽产品车辆、病死动物分别为340吨,432台、16头(只),保证了上市肉品的质量。  

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恢复。坚持推行季节性禁牧制度,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草原开荒、偷牧、破坏草原围栏等行为,有效遏制了草原放牧和开荒的势头。采取了人工种草、围栏封育、灭害防火等综合措施,遏制草原退化,使我市草原生态得到了有效恢复。今年年初以来,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草原法律法规宣传月专题活动,共出动宣传车30台次,发放普法材料1万份,编写发放《草原法律法规汇编》500本,张贴宣传标语200幅,悬挂过街横幅10个,举办法律现场咨询活动8次,在交通要道建永久性宣传牌3个,在公共场所建永久性宣传专栏1个。下发了《关于加强草原防火的通知》,制定了《***市草原防火应急预案》,签订了《草原防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充实和维修草原防火器材设备20台套,组建草原防火专业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春季不发生重大特大草原火灾。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16起,调解草原纠纷92起,灭鼠10万亩,灭虫12万亩,有效遏制了在草原上私开滥垦的势头和鼠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加快了草原防火、草原围栏、草原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建成草原防火库1个,修建草原围栏8万延长米,建立高23米钢结构草原防火塔一座及附属设施正在进行中。落实了2015年草原补奖政策,出台了《***市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种植青贮玉米5679亩。  

    二、2016-2020年重点工作  

1、基本目标  

一是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增强。依托我市畜牧业重大项目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猪发展到163.9万头、肉牛发展到7.2万头、奶牛发展到1.1万头、羊发展到274.0万只、马发展到5.33万匹、驴发展到1.38万只、狐貉发展到340.8万只、家禽发展到2024.5万只。肉、蛋、奶和皮张总产量分别达到20.4万吨、5.1万吨、6.3万吨和320.3万张。牧业总产值达到68.3亿元,牧业人均收入达到6952.8元。  

二是畜牧产业整体素质稳步提升。到2020年,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50%提高到70%,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无害化处理率由目前的55%提高到80%以上,90%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进入到各类牧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是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家,加工业产值达到35亿元。  

四是疫病科学防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到2020年,猪、禽、羊、牛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6%、4%、3%以下,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强化畜产品产地检疫和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强化标准化生产、品牌意识和生产准入制度,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质量安全水平。  

2、重点工作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搞好区域布局。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四棵树、联合、太山乐胜等乡镇主要依托粮食资源,着眼粮食转化增值,突出发展以猪、牛、禽为主的畜禽饲养和加工业,围绕“粮仓”变“肉库”,发展粮牧结合型牧业经济带;
大岗子、新平安、舍力、龙沼、两家子、叉干等乡镇主要依托草地资源,着力发展牛、羊、马、驴、鹅等草食畜禽为主的畜牧养殖和加工业,建设具有牧区特色的畜产品经济带;
烧锅镇、舍力、新艾里、联合、四棵树等乡镇主要依托粮草资源,着力发展以羊、牛为主的畜禽生产和加工业,建设毛肉双向开发和牧草加工型的牧业经济带;
舍力、烧锅镇、红岗子、安广、大赉、联合等乡镇重点发展以奶牛、蛋鸡为主的畜禽生产和加工业,建设服务城市,带动农区,多产业复合型的牧业经济带;
大榆树、安广、月亮泡、太山、大赉等乡镇重点发展狐貉貂等毛皮动物为主的特种养殖和加工业,建设特色养殖加工牧业经济带。  

   (2)培育龙头,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对已有的龙头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实施技术改造,开发精深产品,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注入活力,扩大生产。加强调度,改进服务,推进正在建设的龙兴13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以及吾力生态农业养猪建设项目、雨田农牧肉牛养殖建设项目、久华2.5产业园项目建设进程;
加大组织协调,推动扶持安大牧业、恒泰集团、天一伟业、白鹅集团等停产半停产企业尽快复产、达产、达效。通过包装项目、招商引资、嫁接改造等方式,新上一批市场站位高、科技含量大、资金实力强的项目,打造成产业龙头。继续加强与正邦集团、皓月集团、宝迪集团的联系,争取在***建设大型肉羊加工项目。继续扩大与外联络,争取建设狐貉胴体或裘皮加工项目。二是理顺经营机制。处理好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联合体。三是实现加工增值。鼓励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从而拉长产业链条,使公司和农户走联手发展,合作共赢之路。  

   (3)繁育改良,优化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一是引进新品种。在保护地方品种的同时,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牛以发展乳用牛和肉用牛为主,主推黑白花和西门达尔、夏洛莱、安格斯、利木赞、皮埃蒙特、草原红牛等品种;
羊以发展适合舍饲的品种为主,主推小尾寒羊、夏洛莱、无角多赛特等品种;
猪以发展三元、二元杂交猪为主,主推长白、约克、杜洛克等品种。二是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一方面通过“阳光工程”、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载体,大力培训农民繁改技术员;
一方面加大投入,扩大人工授精站点,增加繁育改良技术覆盖面。大力宣传典型,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调动群众发展人工改良的积极性。三是转变饲养方式。推广舍饲养畜技术,坚持季节性禁牧,禁牧期大中牲畜退出草场,实行舍饲圈养。通过调整品种结构、人工种草、开发利用秸秆资源,推进饲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4)注重规模,集约经营,打造产业基地。一是要支持种畜禽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鼓励大型屠宰企业建立母畜养殖基地,利用政策优先支持饲养基础母畜的规模养殖场(户)。通过政策倾斜、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措施,鼓励、引导域内外企业、财团向畜牧业转轨,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向规模化生产投入。二是要突出重点,着力培育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实现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普遍提升。每年创建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三是要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进程。四是要提升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速度,每年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40个。五是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点,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靠品牌占领市场,靠特色赢得主动。  

  (5)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加快资源转化。一是调整品种结构。实施“粮变肉”、“草变肉”工程,积极发展适合舍饲的牛、马、羊、猪,推进粮草资源的过腹转化,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二是调整畜群结构。围绕新技术开发利用和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培育适合本地资源禀赋的畜禽品种,通过提纯复壮、优胜劣汰,优化畜群结构,打牢发展基础。三是行政推动。政府要加大秸秆青黄贮工作扶持力度,在加工机械、贮窖建设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快秸秆青贮、黄贮、微贮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同时,树立和培养一大批粗饲料利用和种草养畜的典型户来示范带动,以此提高养殖户对粗饲料开发利用的认识,决不能走“资源丰富、制约发展”的老路。四是发展草业经济。围绕羊草、秸秆开发利用,做好精深加工文章,兴办加工项目,扩大出口创汇,扩大效益空间。吸引社会资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草业风光旅游业。  

  (6)发展中介,活跃流通,化解市场风险。要把创新组织形式,培育牧业中介组织当做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一是规范引导。对现有的养殖合作社、协会进行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的抓紧选举完善;
章程及规章制度不健全的抓紧健全完善,引导合作组织走“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路子。二是扶持发展。不断总结、培养、宣传在活跃流通中,发挥作用较大的合作组织和经纪人,对那些组织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拉动效果明显的给予奖励。对中介组织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之尽快形成规模,形成“气候”,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完善功能。争取在安广建设一处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管理规范、辐射范围东北地区最大、集散能力较强的畜产品综合市场。对现有的批发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管理制度,规范交易行为,进一步发挥其集散、辐射功能。  

  (7)注重防控,强化监管,确保产品安全。一是要完善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以乡镇畜牧站为基础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网络,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在5年内新设3个乡(镇)级动物疫情监测点,构筑完整的监测预警体系。二是要依托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构建基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网络,从2016年起,分期分批推进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鼓励畜禽出口企业、产业化程度高的重点龙头养殖企业建设生物安全隔离区,到2020年,全市争取建成一处生物安全隔离区。三是要加强市级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机制,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提升突发疫情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置能力。四是要建立以市无害化处理场、乡镇无害化处理尸化池及养殖(屠宰)场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为主体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市本级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场。每个乡镇至少建设总容积不低于100立方米的无害化处理尸化池。规模饲养场(小区)、屠宰场所必须配置与养殖、屠宰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五是要坚持源头治理,继续加大对养殖场养殖档案、饲料、添加剂、兽药等经营、使用环节监管,消除安全隐患,捍卫“舌尖上”的安全。六是要加强隔离检疫场所和检疫申报点建设,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紧紧围绕“放心肉”工程,逐步建立以屠宰场检疫为基础,市场检疫监督为保障的检疫监督工作机制,强化屠宰环节监管,提升动物检疫监管能力。七是要切实加强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动物运输检验检疫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畜产品可追溯体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