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备课【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及单元备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
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
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方法,及商的定位。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五、课时安排:
全册教学时间约为5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     2、笔算除法                       9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2、平均数                        2课时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                         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认识(1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                         1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西、南、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编排。

儿童只有在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的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依赖于他们在地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所以,教材把有关东、西、南、北等方位知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内容。

儿童学生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和他们掌握空间方位知觉是有联系的。最初,应当根据儿童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西南北方位的技能,然后,再把这些方位和地图方位联系起来,例如说同,上面是北方、右面是东方等等。因此,教材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技能,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西、南、西、北等方向。

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材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教材中设计了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为5课时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想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本单元的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这是因为:(1)口算是最常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因此,先学习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顺序了。(2)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的,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

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习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习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按排,和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了本教材上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千移。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1)在口算和笔算的编排中,融入估算。(2)加大练习的分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教材逻辑地设计了一个个拾级而上的台阶,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所学知识。

5、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本单元分设的多维度的问题情境,除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外,还体现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如第28页例3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素材,教学“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0”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又感受数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又如:教材第15页的“你知道吗”,用不多的字数介绍了“除号”的产生。它让学生明白了任何一个数学符号都是随着生产、生活、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的思想,同时认识到今天的数学是无数先人用数学智慧创造出来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五、课时安排:
1、口算除法                           3课时 2、笔算除法                           9课时 3、复习检测                           2课 第三单元 统计 一、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各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求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五、课时安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 2、求平均数 2课时 第四单元 年、月、日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三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

四、教学难点:
计算一天以内经过的时间。

五、教学关键:
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六、课时分配:
4课时。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材简介: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估算 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第六单元 面  积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凶手:面积和面积单位;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

面积的含义 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长方形面积计算 正方形面积计算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 公顷 平方千米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算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教学重点:
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单位间的坦率。

四、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为7课时。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小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认识小数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例1:一、二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例2:一、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3:一位小数的加法 例4:一位小数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
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概念;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四、教学难点:
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为5课时。

第八单元 解 决 问 题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内容主要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有以下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其次,教材为学生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的解决方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找出题目中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为4课时。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动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动用集合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本单元的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等量代换是指第一个量用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今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及等量代换的思想。

四、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为2课时。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八个部分:位置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行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存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5、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为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