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的6个特点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一套)]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网络课形考任务话题讨论答案(第一套) 第一次 话题讨论 如果研究者试图研究经历了父母离异的5岁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什么样的方法将最为适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儿童的发展? 答:(1)观察法、临床法和个案研究法较为适用。

(2)因为观察法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可借助自己的感官,也可借助于仪器设备(如摄像机等),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观察;
临床法与访谈法相似,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并用;
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此外,其他方法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心理物理法等。

第二次 话题讨论 如何促进幼儿读写能力的发展 答:要促进幼儿读写能力的发展,首先要将书面文字看做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将读写能力看作是一种沟通能力,强调幼儿主动的发展,而不是让孩子被动地学习有关读、写等文字知识。幼儿在入学之前,已经积累了不少有关文字的知识,他们有兴趣、有动力去延伸、去使用有关文字的知识。所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只要让幼儿接受适当的文字刺激,不必经过正式指导,幼儿就能够独立地学到许多有关文字的读写知识,正如他们独立地学习口头语言的听和说一样。看图画书讲故事既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法,也是一种促进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次 话题讨论 父母的教养行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答:儿童的气质类型和家庭中的社会化训练都会影响儿童对他人的痛苦做出的反应模式。无论孩子是否做出帮助或利他行为,父母们都可能会干预孩子的行为——或强化(如赞扬)助人行为,或惩罚不帮助行为,或者示范利他行为,或道德说教。一般而言,鼓励助人行为、树立榜样,忽略不帮助行为,对孩子亲社会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母亲的移情能力也是影响孩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母亲的移情能力强,在观点采择问卷上得分高,对孩子的需求敏感,她们的孩子也更有可能对他人移情。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和移情之间也存在较高的正相关。

另外,如果母亲能经常鼓励孩子去反思、评价自己的行为后果,并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孩子也更可能对他人移情,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总之,父母与孩子建立积极的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给以积极强化、不因为孩子未做出亲社会行为而惩罚孩子,与孩子讨论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并向孩子示范移情和对他人需要的敏感性等,将有利于孩子亲社会价值观的内化。

第四次 话题讨论 如何应对一个爱哭爱闹的五岁男孩 答:1.首先,成人要做好良好的榜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其次,要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当幼儿发脾气时利用冷却法,转移注意力法。最后,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强化。

2.当幼儿情绪失控时,可以采取冷却法,等幼儿情绪稳定时,跟幼儿讲明道理告诉幼儿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第五次 话题讨论 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留在教师身边的时间几乎与留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是一样多的,就是可以认为教师是幼儿家庭成员以外的,第一个在他们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成人在协助儿童完成。学前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能够使儿童有安全感的玩伴及代理照顾者,有权威的评价者和教育者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