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骨干班、进修班学习心得(合集)(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骨干班、进修班学习心得(合集)(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青年骨干班、进修班学习心得(合集)(范文推荐)

第一篇:2023年青年骨干班学习心得

8月的杭州,天空舒朗;
华家池畔,心旷神怡。学在“浙”里,启智增慧,不虚此行,归来感慨良多:   

“浙”十天,望气象,开眼界,收获了不少知识

在“浙”里,我学习了《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教会我要用未来的眼光看问题,要有开拓的视野,要打破思维定势,跳出地质看地质。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

“浙”十天,闻论道,强本领,汲取了许多经验

在“浙”里,我汲取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路》的经验和智慧。见证了浙江如何从“一家一户一产业”做到“一镇一村一产业”,从“民营独资小作坊”做到“制定产品标准”核定“商品价格的规模经济”。浙江的县域块状经济与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不正是**书记X月X日,在半年经济工作推进会上强调的要发挥“拳头效应”,要建“大链条”,要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加快打造地质工作的全链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浙”十天,问自身,找差距,探索了些许办法

在“浙”里,我通过学习《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警惕不能以强之名行大之实,停留在高速发展阶段而非高质量发展阶段。以2023年省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为例。我们聚焦主责主业,链接兄弟单位,聚合优势技术,发挥乘数效应,服务职能厅局,从过去单打独斗对接承揽项目到整合兄弟单位多项优势资源、技术叠加,主动策划包装项目,逐步构筑起了“想得起”、“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湖南省地质院”品牌效应。我们充分认识到协同抱团发挥乘数效应,技术创新整合叠加资源定能行稳致远。

“浙”十天,切脉搏,谋发展,集聚了无穷力量

在“浙”里,我感受到《数字经济时代的逻辑重构与思维创新》。浙江体现得尤为明显,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字乡村、数字经济、数字资源,数化万物。我们一定要搭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这趟列车,要宝藏数据不再躺在档案馆里,而是走进数字地质平台的智慧脑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率先强化学习,提高算法、算力、和数据,加快推进地质产业数字化创新。在服务省委省政府全局工作中彰显数字化地质之力,发挥信息化地质之为。

自浙大培训归来,我把自己修炼成了“易受启发体质”,能在他人的处境中看到自己问题的影子,也能在他人的答案中找到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些前所未有的视角,呈现出许多新颖的思维方法,我迫不及待的把学到的好方法萃取出来,记录下来,变成今后团队人可复制的优秀经验。学以致用,为湖南省地质院、湖南省生态地质调查监测所,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以赴服务打好“发展六仗”大力实施“一体两翼三支撑”发展战略,奋力完成“三跨三增三减”目标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2023年青年骨干班学习心得

非常有幸参加省地质院和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青年骨干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并担任第六组组长,在这个班级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结交了地质院很多优秀的青年同事,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一是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在学习精神中提升了认知,课程设置丰富,包括了许多与工作相关的主题,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从严治党扣好“第一粒扣子”等。同时,还有一些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的课程,这些内容都让我对自己的今后的工作和努力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明确了方向。师资力量强大,来自浙江大学的专家教授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负责任,有耐心,不仅讲解内容清晰明了,而且很注重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引导,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此外,浙江大学还安排我们开展了多次现场教学,传授浙江的先进工作经验,这些先进工作经验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交流互动中集聚了能量。交流互动频繁,这个培训班让我认识了许多来自地质院系统不同单位和领域的青年同事。在交流和互动中,我发现他们的经验和观点都非常有价值,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高效团队建设实践课程中对团队如何高效传递信息,共同探讨了解决方案并获得佳绩,这种交流和合作的氛围非常好,让我感受到了地质院青年同事们的热情和团结。

二是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干部法治思维与法律风险防范》课程与我的工作最紧密,课程中提到干部需要具备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一种以法律为基础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干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法律风险防范和法治思维是相互关联的,只有具备法治思维,才能更好地识别和防范法律风险。同时,法律风险防范也需要依靠法治思维来进行分析和解决,法治思维和法律风险防范在工作中极其重要。理论指导实践。在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上,生态所设立了法务审查岗,制定了合同、法律管理制度,聘请了法律顾问,开展了相应的法律培训。一直以来,生态所所有对外签订的合同均需要内部法务审查和外部法律顾问审核,重大合同和重大决策事项均需要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实践检验理论。目前,生态所所有对外签订的合同和对外开展的经营活动,均没有因合同签订不当和经营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风险。这得益于所领导班子坚持以法治思维开展工作,高度重视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在重大经营过程中避免了损失。干部法治思维与法律风险防范课程,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法律工作的重要性,我作为法律岗的工作人员,应当在全所进一步开展法律宣传和培训工作,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够以法治思维来开展工作,降低法律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创造经营业绩。

总之,参加这次培训班是我的一次宝贵经历,我相信这些所学所得会对我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也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与地质院的青年同事联系和交流,共同成长和进步。 


第三篇:2023年青年骨干班学习心得

这是今年X月X日,我在浙江大学-省地质院青年骨干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上和小组同学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的诗词。十天的浙大学习生活,紧张而有序,充实而快乐,收获良多,令我感触最深的要数刘树枝老师讲述的“浦江经验”的时代价值。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___同志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开创了“省级领导下访接访”的先河,形成“浦江经验”并在全国推广。我们办公室作为信访工作职能部门,结合自己本职工作,有以下三点启示:

践行“浦江经验”,能锤炼干部党性,增强本领。“浦江经验”强调自上而下,领导干部要多到基层矛盾多、困难大、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一方面,深入基层下访接访化解矛盾,需要领导干部懂政策、有方法、做示范,这就意味着领导干部既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依政策做好信访事项的办理,还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源头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浦江经验”把工作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通过化解具体矛盾切实增强群众的满意度。今年,党中央把“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省委把解决实际问题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省地质院开展了“五百”专项行动,其中把“领办一百个信访事项”作为其重要内容,这都体现了党员干部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

践行“浦江经验”,能改进干部作风、提升方法。“浦江经验”强调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注重从源头查找原因。结合生态所实际,近几年因地勘单位改革重组带来的就业问题、薪酬变化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都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只有与职工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围一张桌子,面对面、心贴心地谈心交流,深刻剖析根源,找准问题症结,才能切实做到精准施策。在解决时效上,能够解决的现场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做好化解工作,说明情况,耐心疏导,求得理解。人走近了,话说透了,办法有了,问题就解决了。X月X日,***院长下访“老信访”,与其推心置腹,最终化解其多年心结,这就是践行“浦江经验”在我院的生动实践。

践行“浦江经验”不仅对信访工作有指导意义,对其他工作也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针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生态所发展也面临着改革转型升级,过去那种单一找矿的工作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种只在地质系统、自然资源领域进行相关技术工作已成为过去式,我们要向全面找矿、战略找矿转变,要向环保、农业、林业、水利、文旅、应急等行业进行全面融合转变。这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重视思考改革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多样性,提高解决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探索一条适合生态所发展的新路子。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作为新时代地质青年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践行好“浦江经验”,把这项经验中蕴含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日常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用实际行动推动XX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第四篇:青年骨干——中央团校2023年度基层组织团干部进修班学习感悟

炽热暑月,年丰时稔。我有幸与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基层团干部相聚于新疆乌鲁木齐,在专家学者的讲授中探求真知,在历史古迹的参观中找寻真理,在同辈青年的交流中感悟真谛。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内容翔实,形式丰富,如七月疆域的丰收果实,让我们饱尝真理的甜味,既享受理论的盛筵,又感受思想的熏陶;
既在理性思辨中开辟新思路,也在历史感悟中开拓新视野。

深化理论武装 锤炼党性修养

培训涵盖了诸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课程,教学中也大量融入党史教育和理论溯源,兼具学理性和通俗性、故事性和论说性。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在专家的精彩授课中反复思索如何在理论宣讲中把握逻辑起点和生活温度,如何将理论传播的实用性、实效性在青年群体中得以充分发挥。同时,《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实践论》《矛盾论》《资本论》导读等课程,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用贴近工作实际、走近青年心声的语言展示在我们面前,引导我们带着责任感、信念感和丰富情感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思想伟力,更激发我们清醒省视自身,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用思想武装头脑,筑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明辨是非曲直,锤炼党性修养。

学思践悟笃行 强化使命担当

团校充分运用地理资源优势,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警史馆、军垦博物馆等实地参观,我们在与历史文物对视、与英雄事迹对话中,感受到吾辈自强、不负时代的强大力量,尤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为守卫国家、守护人民而献出热血的军人、战士、警察,他们用生命换来中国盛世的长治久安,更为世人留下能够引领伟大事业的伟大精神,不断滋养当代青年奋勇前进。在乌鲁木齐这座英雄的城市,我们深刻感受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党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应当成为团干部学思践悟、务实笃行的使命和担当。知行合一,厚积薄发,我们在广袤国土用脚步丈量先辈的奋斗长路,回到家乡,我们更要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发扬广大,用嘹亮的青年之声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底色。

拓展思维视角 练就过硬本领

面向基层团干部,培训中的专题讲座深入解读青年工作如何开展、青年政策如何落实等,为我们开展实际工作拓展新的思维视角。同时,与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的团干部畅所欲言,深入交流,我们发掘更多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行业青年的共性或个性问题,在集思广益中探讨开展青年工作的普适性方法。青年群体出现的“内卷”、“躺平”等现状,是共青团工作应直面和回应的问题。如何有效开展工作,激发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树立青年的理想信念和崇高信仰,是在团干部们一次次交流探讨中经常深入研究的议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深度经验总结、工作感悟分享,我们将各自应用实际的解题“金点子”整合,凝练出适用于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活方法”,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不断开辟新的思路,开拓新的视角,激励自身用发展的眼光和解决长远的办法来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敢作敢为,善作善成。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新时代的中国共青团不愧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我们看到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进程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进姿态和激扬斗志。我们是其中的一员,也是带动青年的一员。此次培训,通过扎实专业的理论学习、躬亲力行的实地实践、汇聚智慧的交流分享,我们更将凝聚共识,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心有所系,身有所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把准奋斗方向,奋楫扬帆,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一心向党、积极向上,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第五篇:2023年青年骨干班学习心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中已度过十天的学习和生活了,这次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良多,不仅丰富了知识,还拓宽了眼界,通过这次培训,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词——“融入”。在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领略到先进的教育水平。在这里,我有幸与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教授和地质院其他所的同学们交流学习,他们的热情和才华激发了我不断追求知识的动力。每一堂课都充满了启发和思考,让我重拾学习的乐趣,重识学习的重要性,真正融入工作岗位的学习培训过程,就是帮助我们明确并提高能力、水平、标准的过程。

第二个词——“打通”。一方面“打通”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中拓展思路。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大国博弈”;
从“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到“走共同富裕路的数字乡村、未来乡村”;
从“全面从严治党,扣好第一粒扣子”,到“干部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压力调适”,全面的授课内容无不体现出省地质院的精心安排与策划。在课程中我学到了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理论与时俱进,夯实理论基础,把握前后相通,不仅有利于将宝贵的知识财富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更能成为谋求新发展、寻求新方向、表达新思维的路径。另一方面“打通”实践经历,在实际应用中融会贯通。所谓“理论”从来不是停留在面上,只有付诸行动才有实际价值。浙大的教授们通过各类典型案例剖析、现场参观教学、分小组讨论进行沙盘模拟以及“学在浙里”此类的定向拓展实际操作,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并能够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不论是书本上的知识、政策上的导向,讨论交流、日常工作中来自他人的分享,还是自身的经验教训,都需要总结归纳,并有意识地将行动统一到由此形成的价值导向和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切实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第三词——“方法”。思维方法,与来自不同调查所的同学们交流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未改革合并之前,基本都是单一系统内——局属单位层次的交流,这次改革合并后,包含原地勘、有色、煤田、核工业四个局下面的单位技术青年骨干一同交流,更加开拓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拓展了思路。在课堂上,我们互相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不同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这种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不同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习方法,在短短十天的学习中,我还养成了更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习惯。面对紧凑的课程安排和大量的学习任务,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这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实践方法,这段时间除了学习,我还有机会欣赏到了浙江大学所在杭州城的风景和文化,既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迷人神韵,又有“雷峰塔影浸波光,宝石山风动晚凉”的深邃气质。美丽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氛围,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提醒着我,学习的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了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十天的浙大学习经历充实而难忘,我将珍惜所学所感,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再次感谢省地质院和生态所为我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会铭记于心并继续努力前行。